中国有20年8%增长的潜力来自哪里?

16.03.2015  10:45

      中国有20年8%增长的潜力来自哪里?

      -----一位大学老师说林毅夫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的底气是民生同步增长!

      汪华斌

      昨天参加一个经济座谈会,大家依然对中国经济持谨慎态度;说虽然GDP永远是快增长,但老百姓的日子却是越来越难了。这是因为我们社会的GDP主要就是民生的经济增长,而中国制造却不断萎缩。然而绝大多数自谋出路的老百姓却是在中国制造这里吃饭,因而不断萎缩的中国制造直接影响着自谋出路老百姓的收入。相反我们的国有企业和体制内的人,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却与中国制造没有关系;倒是与老百姓的民生紧密联系。正因为如此,这些国有企业与体制内的人倒是经济高增长;因为新兴的民生产业不断出现,而垄断的民生产业又不断涨价;自然我们社会的GDP快速增长,但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难了。

      这时有人说起了林毅夫的观点,因为他认为中国今后20年将每年都会有经济增长的潜力;如他公开表示:“非常感谢你的发问,让我不仅有机会阐释你问的问题;也可以重新澄清在媒体报纸上对我观点的误解。第一,我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第二,在新常态下;旧的比较优势丧失了,还没有新的增长动力。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调整。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但这里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包括你问的问题是假定我认为有20年8%的增长,这跟我的原意是有差距的”。

      这时大家说这还是中国民生的底气,因为我们社会房地产泡沫不会破;民生产业只涨不降。再加上新兴民生产业的问世,所以持续增长的底气就来了。如果谁说我们中国制造每年能够保持1%的增长,估计也没有哪位专家学者敢说这样的预测。这是因为这些年的世界经济低迷,依然还没有快速复苏的迹象。然而中国制造这些年的持续下降,这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再加上我们现在的中国制造除少数外资企业,其它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民营或私人企业;因而我们对外的竞争力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前些年的中国制造主要是一些私人老板的关系市场,所以萎缩后根本没有能力上升。

      此外中国制造既不是军工产品,也不是航空产品;更不是大型工业产品。因为我们社会这些领域主动退出了国际市场,而现在唯一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亮品牌的高铁;更多的却是中国政治牌,因为它并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即使我们国内的高铁,实际还是全国人民埋单的结果。如果不是中国人全部动起来了,我们社会的高铁能有如此经济红火吗?再加上我们对外销售的煤炭不吃香了,所以能源大国只能自己不断为自己的环境埋单。正因为如此,所以资源丰富的中国再也不是全国人民的经济摇篮了;所以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只能全世界自谋出路,因为这国内不断增长的民生成本需要老百姓自己埋单;这也是老百姓越来越艰难的原因,也是中国的民生永远能保持8%增长的原因。

      本来老百姓希望房地产泡沫破灭,从而使老百姓从房地产高成本的困境中走出来;谁知这房地产如同肿瘤,竟然只有快速增加的而决不会自然消失;所以全国住房即使超过26亿套,我们社会的住房还是刚性需求;因为价格上涨是中国房地产的唯一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即使住房达到130亿套;实际拥有住房的人与没有住房的人永远是泾渭分明的两群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中国;也是全世界唯一的特色。

      为什么中国民生的底气这么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社会改革开放的功劳,因为通过改革开放我们社会在不分配资源的前提下使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自谋出路了;而剩下的全民资源则只养活原来的百分之二十的人,这就是少数人富起来的中国理论。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不是由制造业领导收入的排头;倒是主管民生的部门与产业成为领导全社会收入水平的排头兵,这也是中国社会唯一的特色。看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有哪个民生产品的价格不是持续性上涨?全部是通过持续性价格上涨来实现效益,从而使民生产业的人员竟然成为中国社会收入水平最高的人;这就是我们社会对民生持续增长有底气的原因,因为它是我们社会GDP的主要支柱;这也是我们社会经济增长与GDP同步增长的依据。也就是说今后20年中国的民生产业将每年能保证8%的增长,而且这还是最保守的预测;这就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