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邓友超研究员作客“河南大学汉澜学术讲坛”

10.06.2022  17:17

6月9日下午,作为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育研究》总编邓友超应邀作客“河南大学汉澜学术讲坛”,作题为“实践是发生着的理论”的学术报告。报告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学院院长王振存教授主持。

河南大学汉澜学术讲坛”自2021年10月份创办以来, 秉承“教育立场、注重交叉、国际视野、繁荣学术”的理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高校500多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了报告会。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杜静教授,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省特聘教授、教育学部李桂荣教授,教育学部张新海教授、林德全教授,护理与健康学院副院长陈超然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岳亚平教授、魏宏聚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萍教授、王晋教授,教育系党支部书记王星霞教授,青年英才、系主任肖磊副教授,教育技术系系主任赵慧臣教授,学前教育系系主任王峥副教授及师生代表在教育学部一楼报告厅集中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前,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君健教授,教育学部部长刘志军教授向邓友超长期以来给予河南省教育的改革发展、河南大学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关心帮助和指导表示感谢,诚邀疫情结束后莅校指导。

邓友超从教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教育学前提性假设发生重大转变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创造性提出要将中国教育作为一种文明形态,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知识体系。从学科谱系、教育实践、教育决策、国际交流的视域指出中国教育理论存在的危机。他表示,要关注中国特色的、推进公平的、追求质量的、服务的、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六个层面的中国教育实践问题,要重视具体教育问题,准确把握教育的询证、具身、空间转向,应探索发现重视中国特色实践的独特价值,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公平理论体系、追求更富活力的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的国计功能、关注教育生态建设等重大课题。

报告结束后,邓友超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并详细耐心解答了在场师生的问题和困惑。李桂荣分享了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学发展的紧迫性,将更加关注重大教育实践问题的研究。与评人杜静表示,讲座观点新颖、思想性强、言浅意深,是一场学术盛宴和精神大餐,提出了今后很多值得研究的重大论题,启发很大、收获颇丰。

王振存分享了心得和感悟,邓友超老师以广阔的视野,深沉的教育情怀、家国情怀与河大情结,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系统阐释了对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供给与知识体系的战略化、前瞻性思考。启示我们要反思习以为常的、熟悉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时间和空间等重大课题;要进一步强化当代中国教育研究者的使命与担当,努力以中国特色教育实践产出中国特色、引领实践、逻辑自洽的教育理论,用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变革中国特色教育实践,用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影响国际教育研究与实践,作出中国教育研究的世界贡献。

与会者一致认为,报告立意高远、情怀深厚,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和教育研究的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还可以改变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要立足当下、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努力为中国特色教育理论构建和实践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邓友超,中国教科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理论、宏观教育。执行完成“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研制”等重大项目。曾获第四和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五届明远教育奖、第六届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和奖励。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