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领头雁”
近年来,鲜切花企业纷纷入驻鄢陵,鲜花种植达到万余亩,花卉产业实现升级,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强劲产业支撑。而这得力于郑州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不断形成,为鄢陵鲜切花飞入国际市场插上了“翅膀”。
这是中原城市群带动效应的一个缩影。城市群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区域,法国地理学家戈德曼曾说,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必然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标志。
我国现有长三角、珠三角7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是其中之一。中原城市群自提出构想以来,对我省各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正成为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领头雁”。
一张蓝图描绘河南城镇化新未来
十几年前的开封,各项经济指标居全省倒数,而今,郑汴产业带一线牵两城,汴西新区与郑州新区隔空相望,开封经济实力有明显提升。这场巨变,开始于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郑汴一体化的推行。
2003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决策,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构想,为我省开辟了一条城镇化“突围”之路。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过去很长时间里,我省各城市普遍实力不强,缺少特大城市带动,且城市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合力,城镇化率水平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
基于这样的事实,我省提出了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构想并不断丰富其内涵,通过城市聚合发展,打造中部区域隆起地带。
2006年我省批准实施了《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2008年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原城市群规划,着力构建“一极两圈三层”现代城镇体系。2009年,我省又明确提出将全省18个省辖市纳入中原城市群,开拓了城市群发展空间。今年,我省又提出构筑“一区三圈八轴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中原城市群建设“蓝图”进一步完善。
规划实施以来,中原城市群整体上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态势,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根据省统计部门的数据,2003年我省城镇化率只有27.2%,到2014年底达到了45.2%,年均提高1.64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年均1.29的增幅高0.35个百分点。我省城镇化率与全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将中原城市群列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三大跨省级城市群之一。
“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规划,为我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说。
一张路网编织新型城镇化梦想
12月6日,郑州的赵先生乘郑开城铁去开封见朋友,他感叹地说,郑汴两城日益接近,他与朋友就像在一座城市。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两城之间已“条条大路通罗马”,交通一体框架逐渐形成。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认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条件,交通引导城市、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使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更加便捷,扩大了就业空间,从而改变了人们城市化的观念。
在中原大地上,“米”字形高铁网逐渐成形,郑汴、郑焦等城际铁路也不断连通,全省所有县城实现20分钟上高速公路……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铁公机”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框架,为中原城市群疏通了“奇经八脉”。
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郑州半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高速铁路与城际铁路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串起1小时出行圈,“米”字形高铁将中原城市群辐射层9市相连,并通往周边省份的城市。而高速公路则将县城和乡镇与中心城市紧密相连,使域内城市享受到现代交通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势。这也为构筑“一区三圈八轴带”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在“通经”基础上,中原城市群还要“活血”,优化产业作为基础,以产兴市,市产互动,以完善城市功能。我省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优化城市形态、提升现代服务功能为重点,壮大经济实力,增强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能力,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
同时,我省发展壮大地区性中心城市,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了一批城市综合体、商业楼宇、特色商业街和现代专业市场。我省还积极推动中心城市紧凑型、组团式发展,将中心城区周边64个符合条件的县城、县级市市区和特定功能区纳入城市组团范围,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
“事实表明,‘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中原城市群符合实际,使我省城镇化进程实现了质的跨越,为后来国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提供了示范标本。”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说。
中原城市群引领河南城镇化发展新高度
徜徉在郑东新区,高楼林立,车辆川流,谁曾想,十几年前这里还遍布池塘和稻田。而原是万亩枣林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仅几年间,已成为入住50多万人的航空新城。
今年底,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即将投运,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铁路、公路三网联合、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正加快形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国际货运航线已有31条;内陆开放优势加速形成,郑欧班列频次不断增加,口岸大通关建设初见成效;现代产业集群培育初见成效,与航空运输紧密关联的智能终端、现代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加速形成,预计今年手机产量将突破2亿部,占全球出货量的七分之一。
“实验区落户郑州,首开中国航空经济大发展的先河,实施以航空经济带动战略,从而使中心城市地位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说。
产业为基、以人为本,产城互动,同样的模式在其他城市复制。随着中原城市群规划的落实,区域内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度全省百强乡镇名单中,仅中原城市群就有69个乡镇进入名单。
中原城市群人口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至2014年底,郑州市城区常住人口接近600万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洛阳达到250万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平顶山超过100万人,开封、安阳、新乡等市都接近100万人;各县平均人口超过16万人。
中原城市群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我省与周边城市加强多领域合作,支撑中部崛起、引领中西部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2013年,中原经济区涉及的32个省辖市签署了共同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城际联动不断加强,在基础设施、信息平台、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不断呈现。
中央“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还提出,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方面,要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这为中原城市群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作为古丝绸之路起始节点,我省正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为平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为加快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而努力。(记者 徐东坡 王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