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1676个项目 我国央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题:三年1676个项目 我国央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
新华社记者 许晟、安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中央企业一直是参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三年多来,央企是如何为“一带一路”服务的?给相关各国带来了哪些红利?8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携六位央企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诸多各界关注的“一带一路”热点话题。
践行互利共赢 央企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少活力。央企作为主力军之一,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产能合作和园区合作等多个方面,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不少合作。
“光中国交建一家,三年多来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合约项目就超过400亿美元,带动效应更是明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起涛说,比如斯里兰卡港口城项目,带动将近130亿美元的投入,为斯里兰卡解决固定就业人口近9万人,进出客流约25万人次,服务当地旅游业发展。
能源建设方面也有不错的进展。据肖亚庆介绍,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包括中巴经济走廊电力建设项目、马来西亚埃德拉电力项目等一大批电力项目,有效解决了资源和能源的输出问题。
各界关注的中白工业园建设也有不错的进展。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介绍说,中白工业园一期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经基本完成“七通一平”,现在已经有8家企业入园,25家企业签署入园协议,不少中外企业希望入园开展经贸合作。
“硬件”合作固然重要,“软件”合作也很有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标准“走出去”。我国主导推动的TD-LTE技术已成为全球4G国际标准之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尚冰说,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已有21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39张TD-LTE商用网络,有效拉动了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
“三年多来,我们共有47家中央企业参与、参股、投资,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肖亚庆说,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忘社会责任 沿线居民生活品质因央企有改善
“今天,不论在伊拉克巴士拉的街头,还是在中亚的集市上,或是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常常会遇到当地人主动、友善地用汉语打招呼,‘你好,中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东进这样描述央企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改变。
“中央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始终坚持依法诚信经营,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解决当地就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受到当地人们的好评。”肖亚庆说。
提供就业岗位是央企对当地居民最直接的帮助。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石油控股的阿克纠宾公司,纳税额占当地税收的70%,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本月将通车的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交建直接雇佣当地工作人员超过37000人。
一些直接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设施,也在央企的帮助下建成。如,在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马德岛,在中石油的帮助下,岛上5个村庄实现村村通路、家家通电,3000多户居民用上净化水,彻底改变当地没有路、没有电、喝水靠天的历史面貌。
此外,央企还通过捐资助学、生态保护等多种方式,改善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如,中石油在缅甸新建改建72所学校、30所医院等;中国交建在肯尼亚建设铁路的同时,为保护当地野生动物,尽可能多地为动物提供通道、饮水等方面的便利。
“我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还是依法依规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同时力所能及地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成长。”刘起涛说,本着跟当地一起成长的愿景,中国交建遵循一个原则,即互利共赢、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深化交流合作 央企将加大“一带一路”建设力度
蒙内铁路等一大批铁路和高铁项目、喀喇昆仑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和交通设施建设,为当地出行带来很多便利;跨海通信光缆、陆地通信光缆及通信网络和设施建设,都促进了当地信息产业水平快速发展……
肖亚庆说,央企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变当地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品优势进一步发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当地经济增长会进一步扩大就业,同时提升员工技术水平、操作水平和知识能力,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央企在‘一带一路’实践中,也推动企业自身实现国际化进程,通过与沿线国家企业、员工各方面深层次合作,中央企业会更加熟悉当地法律、政策和人文环境,增加国际化经验,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肖亚庆说。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央企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不断深化沿线国家在装备、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肖亚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