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遭遇严重旱情 启动干旱三级应急响应

28.07.2014  22:46

  “化肥已经上了,种子也买好了,就等雨了。你看,现在没有水,种啥都会颗粒无收。”河南省平顶山市张八桥镇姚店铺村村民胡文献满脸无奈。   
      素有“中国粮仓”之誉的河南正在经历严重旱情。旱情像只“火老虎”,凶猛蚕食河南多地。河南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六成,为我省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
      7月28日下午17时,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式启动抗旱应急三级响应,要求各级各部门细化抗旱方案,完善抗旱措施,全力以赴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应急响应启动后,河南省气象局迅速下发《河南省气象局关于启动气象灾害(干旱)三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全省气象部门正式进入干旱应急响应状态。
      目前,河南省政府已经派出18个督导组赶赴各地开展抗旱保秋督导工作。督导组成员由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专家组成。督导主要内容包括:抗旱保苗、水源调度、机井维修情况;城市供水保障、农村吃水困难帮扶情况;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情况;抗旱供电、用油及水源保障情况;抗旱服务队组织情况及开展工作成效。
      旱情发生后,河南省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全力做好抗旱气象服务。
      7月22日,河南省气象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气候变化,加强重要天气过程、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做好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应用和改进,提高高致灾临界降雨量、定量降水预报和估测技术水平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准确率,积极应对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利用各类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提高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覆盖面,加强部门间信息报送和决策气象服务,强化气象信息的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时刻做好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准备。
      从7月22日开始,河南省气象台每天制作抗旱气象服务专题预报,滚动预报未来一周到十天的天气,为防汛抗旱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干旱监测,做好有针对性的服务充分利用土壤水分监测网、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等,实时监测分析土壤墒情的变化,及时与省防办、农业厅等会商研判,派出工作组赴旱区开展实地调查,派出专家常驻旱区进行技术指导;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公室加强弹药的储备和配发,做好与空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人影中心将根据天气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工增雨作业。
      7月26日,河南省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干旱橙色预警:截至7月25日,全省有47%的县市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有17%的县市达到特旱等级。其中特旱区分布在开封、许昌、平顶山、周口、焦作。 
  “由于今年的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偏晚,携带水汽偏少,而控制河南省的副热带高压今年的位置偏南偏西,也阻断了水汽向北输送,加上冷空气势力较弱,导致形成有效降水的几率大大降低。”河南省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善强说。
    统计资料显示,进入6月份以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6毫米,较常年同期(254毫米)偏少60%,比去年同期(171毫米)偏少44%,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6月下旬以来,全省气象干旱范围迅速扩大,据7月27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监测,目前河南省有95%的县市达到轻旱及以上;淮河以北大部达到中度及以上等级气象干旱,占总数的85.3%;有51.4%的县市达到重度及以上等级气象干旱,包括郑州、开封、漯河、平顶山、周口、焦作、商丘、许昌8个省辖市和三门峡、洛阳、南阳、驻马店、新乡5个省辖市的部分区域;平顶山、许昌、开封、周口、焦作等地局部达到特旱等级,占总数的19.3%。
      在旱情最为严重的河南省平顶山地区,承担城区供水重任的白龟山水库水位降至死水线以下,达历史最低。“河水也干了,没地方取水浇地,如果继续旱下去,玉米都要不成了。”平顶山新城区滍阳镇焦庄村的一块农田里,73岁的焦国盛老人正在为玉米锄草。他说每天都在看天气预报,盼望着能早日下雨。(王永庆 王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