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仅两成多农户选择参保 粮食作物保险遇冷
持续的旱情,让我省局部地区的秋作物受到影响,有些地块甚至出现绝收。
作为农业保险的一种,粮食作物保险正可以发挥弥补损失、恢复生产的作用。但是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少有农民购买玉米保险,有些农户甚至不知道还有粮食作物保险。
仅两成多农户选择参保
粮食作物保险是指以生长期的粮食作物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主要包括水稻保险、小麦保险、玉米保险等。
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白皮书》称,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二,主要农作物承保面积11.06亿亩,赔付农户3367万人次。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我省自2008年开始在信阳市试点开展水稻保险,至今,主要粮食作物保险开展已有7年。
“对于主要粮食作物保险,政府部门都有补贴。”8月6日,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一位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小麦、玉米的保费分别为每亩23元、18元左右,补贴之后农民仅需承担20%”。
政府补贴,保险公司承保,面临自然灾害,就可以多几分保障。但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对这样的好事,农民的热情并不高,少数农民买过小麦险,而购买玉米保险的寥寥无几。
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参与调查的600个农户中,近八成的农户选择自己承担损失。2013年参加农业保险的只占21.2%。另外,有38.5%的已参保农户表明不愿意再续保,还有56.5%的未参保农户回答不想参加保险。
保险额度达不到农民预期
为什么农户参加粮食作物保险的热情不高?
“赔的钱太少了。”济源市新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五星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每年的流转费用约为1000元,合到一季粮食,土地成本约为500元,种子、农药、化肥支出约400元。不算人力成本,一季粮食每亩的成本为900元左右。但是,小麦目前每亩保额仅383元,而且只有在绝收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全款。
“真有大灾害时,这些钱对于弥补损失、恢复生产起不了太大的保障作用。”李五星说。
“农业生产投入大,利润低,十年里头有一年出现大灾害,农民就承受不起。”浚县财森粮食高产创建合作社负责人付太华对农业保险很关注,但他也认为保险额度太低,“如果能够提高保险额度,多交一些保费我们也愿意”。
宣传不到位农民不知晓
在保险公司的推介下,今年滑县种粮大户黄国兴的200多亩小麦全部买了保险。其中部分小麦遭受了风灾,保险公司已经取证、拍照,估计本月就可以拿到赔付金。
“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买保险的多,散户农民很少有人买。”黄国兴说,周围很多农民根本不知道有农业保险这回事,即使有人听说过也不是非常清楚。
他的说法,侧面印证了省地调队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问到对于未参保的原因时,回答“仅仅听说过相关粮食作物保险,但对具体政策和参保流程不了解”的最多,占26.0%,回答“没有听说过”的占17.7%。
对此,相关部门也有苦衷。
“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具体操作还是要由保险公司来执行。”济源市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人手有限,乡镇没有专门队伍来负责粮食保险工作,因此宣传力度就大打折扣。
据了解,目前基层开展粮食作物保险业务主要依靠村干部,由于工作繁重,也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不少村干部感觉困难重重。
省地调队相关人士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赔付标准、加大补贴力度等方式,促进我省粮食作物保险健康发展,为粮食生产撑起一把有力的“保护伞”。(记者 党文民 实习生 刘如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