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东风渠晴天干巴巴雨后臭烘烘 跨渠建桥慢

02.09.2014  10:55

      探访

下过雨后渠水变臭

8月7日,从东风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开始,河南商报记者沿东风渠从下游逆向探访。刚下过雨,中州大道以东,东风渠水位较高,不过淤泥看起来也积得很厚,远远就能闻到渠里飘来的腥臭味。

在东明路与东风路交叉口,东明路跨东风渠桥正在施工,这里的水位比下游稍低一些,渠水呈墨绿色,水草杂物并不多。附近居民称,前不久刚有人清理过渠中杂物。不过,气味仍不太好闻。

沿东风渠行至渠西路,河南商报记者发现,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东风渠水的颜色和气味开始变得“不对劲”。

在渠西路跨东风渠桥西侧100米处,一个闸口下面3个直径约30厘米的管道正在向东风渠不停地排水,水量很大,水发黄发臭,周边没有发现管理人员。

附近老白庙水厂的工作人员介绍,只要一下雨,杂物被冲到雨水管网里,加上管网本身沉积的污物向上翻滚,这个管道就会往外冒污水。

向北行至三全路以北,这里是东风渠的上游。渠内无水,渠道里密布着芦苇,有半人高。

探访

雨过天晴渠面见底

8月14日,雨后一周,河南商报记者再访东风渠,此时,渠内水量更少了。

站在渠西路跨东风渠桥上远眺,东风渠成了一条“干沟”,渠底石头裸露,淤泥在阳光的暴晒下,发出腥臭味。一周前向东风渠不停排水的3个管道也不再排水。东风渠哪里水量最大?桥下维护河堤的河道工人给出答案:“今年水量一直很小,上游基本上都没啥水。你去东明路那儿看看,那儿的水量算是最大的。

河南商报记者来到东明路跨东风渠桥上,虽然渠内不再干涸,但水位明显比一周前要低,而且水质仍不理想,大面积的绿藻和水草浮在水面上。

向东过了东四环,东风渠又成了上游的样子,没有改造,没有护堤,渠内长着芦苇,岸边还有人种上了菜。

探访

水面绿藻“乌泱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东风渠并没有“清如许”的透彻。

站在东风路与东明路交叉口的渠边眺望,东风渠河床内绿藻遍布,河水呈暗绿色。往上游走,水量陡减,绿藻自然少了一些。

天越热,水草繁殖得越快,基本上每年过了五一,东风渠就开始长水草,进入9月份就不再长了,天再冷一些水草就死了。”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组织宣传科科长吴振江说,黄河水注入东风渠时,本身会附带一些植物的种子,其中就包括水草。东风渠里的大部分水草都是“菹草”。

另外,为了营造景观,东风渠下游又拦起了橡胶坝,河水就具备了一定的深度,水流也很缓慢,这就为水草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能不能在入夏前就采取防范措施消灭水草呢?吴振江说,这不太现实。“一到汛期,随时可能把东风渠里的水放完,在水里放的药物会被冲走。而东风渠的河道窄,桥梁又多,放不下割草机器,所以我们只好人工打捞。

探访

跨渠桥建设“慢吞吞

东风渠上新修的四座跨渠大桥,目前是什么情况?

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文博东路跨东风渠桥、徐寨路跨东风渠桥已通车。政七街跨东风渠桥、东明路跨东风渠桥仍没有完工。

此前媒体报道称,5月份,政七街桥和东明路桥已经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计划6月底建成,为何至今仍未建成?

对此,郑州市城管局市政设施处相关负责人向河南商报记者解释称,东明路桥和政七街桥未按计划通车,主要是因施工时热力公司在主线桥两侧增加热力管道所致。另外,主线桥南北侧道路上有国防光缆、铁通光缆、管线办光缆、燃气管道、供暖管道、河道处电缆等十余家的管线,由于埋设时间较长,管线位置不确定,拆迁难度比较大,影响了桥梁施工进程。此外,有施工工人对记者称,资金问题也导致工期延误。

据了解,在这4座桥的建设中,65%是融资项目,35%是财政拨款,财政拨款基本到位,但融资却不到位。目前郑州市正在解决该问题。

郑州市城管局市政设施处相关负责人称,东明路桥计划于8月中旬通车,政七街桥计划于9月上旬通车。不过,直至昨日,东明路桥仍未通车。

说法

东风渠水量小跟修桥、天旱有关

吴振江介绍,东风渠水量小和去年、今年新修的4座跨渠桥有关。

他说,东风渠主要引的是黄河的生态水。从去年9月开始,郑州市在东风渠上动工开建徐寨路、文博东路、政七街、东明路等4座跨渠人车两用桥,为了保证施工,上游生态水全部停了,不再向东风渠内注水。

另外,吴振江说,今年大旱,老百姓生活用水都受到影响,为保证大家正常生活,更不会让黄河水注进东风渠内。只有下雨时,东风渠才会有水。平时,东风渠内水最深也就50厘米左右。

而在往年,每到夏天,东风渠都很难有碧水。吴振江说,渠里水少,是因为东风渠本身肩负着防汛泄洪的责任,到了夏天,大雨过后,为保证防汛工作,就会把水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