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正式启动

20.04.2015  13:10

      4月15日至16日,“《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开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铁健、左玉河和马勇3位专家应邀出席,在历史文化学院三楼报告厅为广大师生解读了《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巨大影响。此次论坛由副校长张宝明主持。

      陈铁健研究员先生作了《〈新青年〉——近代中国启蒙之光》的演讲,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启蒙”——在青年思想上启蒙,在群众中启蒙。《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刊物,它的核心是用科学、民主、自由、人权来拯救人的心灵。他认为以往把启蒙与救亡对立的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启蒙就是为了救亡,启蒙与救亡是一致。

      左玉河研究员作了《陈独秀:有革命气质的启蒙思想家》的演讲,从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原因、为何将“民主与科学”作为此次运动的核心价值及陈独秀为何激烈地反孔批儒等问题入手,为我们解读了一位有革命气质的启蒙思想家。他指出,陈的反孔批儒不同于全盘反传统,他所反对的是束缚人们思想的三纲五常的空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应持的态度。陈独秀在思想启蒙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政治救亡,而是将思想启蒙作为救亡的重要手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象牙塔下的我们,更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马勇研究员作了《蔡元培、蒋梦麟与新文化运动》的演讲,围绕科举改制与新教育发生、蔡元培新教育理念、蒋梦麟与新文化三个方面,深入解读了新文化运动。马勇特别强调,我们应当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勇于担当,勇敢地参与到历史的创造中。这种担当意识,对当代莘莘学子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三位专家围绕“《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这一主题,通过解读《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20世纪中国的巨大历史推动作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心系国家都是每个青年人应有的价值观。国家的强大在于国民思想的启蒙与觉醒,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将带领国家走向更加昌盛的未来。

      三位专家学识渊博,思想敏锐,既有详实的史料为根据,又有精辟的分析与点评;既有学术的冷静与深邃,又有现实的热切与关怀,听讲师生受益匪浅。

      百年前《新青年》的创刊,是近代中国进步知识青年群体改造中国、复兴中华民族历程中的重大转折性和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新青年》及受其影响的一代“新青年群体”,为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以“《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为主题的探讨不仅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领域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在推进全面改革与全面实现“中国梦”的当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新青年》与20世纪中国——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高层论坛立足学术前沿,探讨历史本相,阐释真知学理,邀约在这一领域有研究专长的知名专家分期主讲。此次是第一期。今年还将举办若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