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创新成就“企业大工匠”

06.06.2016  18:20
——记中建七局大工匠、交通公司项目试验室主任迟令军           任职交通公司郑州经开区项目试验室主任的迟令军,现年28岁,山东日照人,身高1.83米,嘿嘿笑起来,透着“山东大汉”那种典型的豪爽与朴实。看上去虽略显稚嫩,但在技术上可是一把“老手”。
别看他年龄不大,却已经在基层一线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十余年,先后参加过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特大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多类型工程的施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技术经验。 专业敬业,练就过硬技术功底         据迟令军说,自入职七局以来,他就一直在基层一线,先后在局属周口大道、许昌311国道、郑汴物流通道、郑新快速通道4标、郑州经开区项目等多个重点工程工作过,一直从事着试验检测和技术质量工作。十余年来的基层工作,练就了他扎实过硬的技术功底。
        在他刚来七局那会儿,先前工作的几个项目,有3个实验室主任都不堪工作重压主动辞职了,而作为一名普通试验员的他却把部门的重担扛了下来,他的敬业和付出得到了项目领导的肯定和认可,这也是他加盟七局3年之后就被提拔为项目试验室主任的重要原因,当时他的年龄却仅有24岁。
        他能够简单地通过观看“颜色”和“形状”来判断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多少,从而确定质量合格与否。他说,如果混合料黑黝黝的有点发亮,并且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圆锥状或混合料在摊铺机受料斗中能够“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是正常的;如果混合料呈褐色,暗而脆,粗骨料也没有较完全裹覆,并且受料斗中混合料不会“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太少;如果混合料温度偏低且白烟较多,就是骨料不够干。
        他连续两年在局试验检测技能比武中荣获第二名,局BIM技术应用一等奖,国家QC成果发布会集体二等奖,……,这是迟令军在他并不算长的职业生涯中,已经留下的一串串闪亮足迹。当笔者专门问起,有什么座右铭没,可以用来激励他人,他说没有,如果有,那就是干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认真钻研、学习下去。憧憬未来,迟令军说,这次获奖将是他职业生涯中一个新的起点,他将以此为鞭策和激励,继续脚踏实地,不骄不躁,在技术上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 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工作品质         在潮晟路跨潮河桥钢结构防腐油漆涂装施工中,油漆涂装需要具备防护和装饰两项功能,是一项主控指标,多了、少了都不行,涂厚了浪费材料,涂少了质量不过关,返工补涂就更加浪费工时。现场施工工人哪懂这些,只知道埋头干活、尽快完工。针对这种情况,迟令军及时编制了油漆涂装工艺,从原漆与稀料的比例控制到喷涂时的喷枪喷涂距离,从喷涂原料的多少、厚薄到施工人员漆膜测厚仪器的配置,他手把手地教每一个工人正确涂装,要求他们喷涂一面自检一面,这样下来,不仅工人的油漆技能得到提高,而且涂装报验合格率也从最初的60%提高到了98%。经过他的要求,报验合格率在达标基础上提高了8个百分点。
        在经开区第十五大街潮河桥施工中,施工队伍为了降低成本、谋取私利,偷偷将设计要求的改性沥青混凝土改为普通沥青,迟令军发现后,当即坚决予以制止,为此还遭到了沥青站人员的恐吓、威胁,他不但没有屈服,反而态度更加强硬,使施工队的如意算盘最终打空,更重要的是制止了质量隐患的发生,确保了工程质量。
        市政道路施工,井下沉检查是质量通病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迟令军质量控制的重点,从原材料进场的批次检查,从混凝土垫层到道路窨井盖安装,十几道施工工序,他都一丝不苟,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收口井的每层收口尺寸,只要是超出规范要求的,必须直接扒掉,井周回填压实度不合格的也必须继续打夯。在他的严格要求下,通车后的路面,车走上去,没有一个井盖有响声,也没有一丝的颠簸感。 创新创效,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经南八路潮河大桥塔柱施工,塔顶钢筋设计密集,顶层不仅要加设四层钢筋网片,而且还要预埋索鞍钢板,如果按照正常浇筑混凝土工艺的施工方式则无法振捣,这成了项目施工的一大难题。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迟令军提出从混凝土入手,可以借鉴铁路上使用的高效减水剂和粘度改性剂材料,意见得到采纳后,他创新思路,勇克难关,花费近1个月时间,成功研制出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有效保证了索鞍底板浇筑砼的密实性,解决了塔柱施工的技术性难题,对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得到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称赞,说“中建七局技术就是强!”
        在郑州经开区经南八路潮河大桥桩基施工中,遇到了钙质胶结层,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使用正常的正反循环钻机无法钻进,为保证工期进度项目部不得不采用旋挖钻克服钙质胶结层,但这可能会引起塌孔。为确保不发生塌孔,迟令军带领试验人员反复试配泥浆性能,并加入纤维剂、氢氧化钠,前前后后调了8次,最终研制出了满足施工要求的泥浆,解决了旋挖容易塌孔的难题。
        道路施工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水泥、石灰等原材料就能达到节支增效的目的。在项目部市政道路施工中,迟令军注重进行双优化策划,提出了优化二灰土底基层施工配合比方案,既能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又能为项目创效的建议,当时并未引起很多人重视。只有他自己知道,想要达到底基层二灰土0.8MPa的无侧线抗压强度,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水泥和石灰。有了思路和想法,他立即选取几种不同的水泥石灰土的比例进行了试验。经过几周的反复试验,最终得出3:7:90的水泥石灰土比例,经测试,完全可以满足图纸设计要求。他随即向项目领导反映了情况,按照优化后的配比,选取100米路基做试验段,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按此配合比施工,每施工1公里道路底基层就可以节省石灰200吨,节约水泥40吨,按照当时价格估算,每公里可为项目节约费用7万元。项目经理夸他功不可没,大家也都不住地交口称赞。(韩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