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要感恩民族团结!” ——新疆人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的濮阳故事

31.05.2016  00:52

5月22日中午,濮阳市五一路上的“民族团结饭店”门前十分热闹,40多名环卫工人坐在饭桌前,免费品尝着美味的新疆手抓饭。
      49岁的新疆维吾尔族人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在濮阳创业20年,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不仅结识了很多汉族同胞,有的还成了亲人。他在困难时接受过濮阳人民的热情帮助,如今事业小有所成,也无私地回报着濮阳人民。
      “我不是外乡人,我是濮阳人!
      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很介意别人称他“外乡人”。每逢这种情况,他都会说:“我不是外乡人,我是濮阳人!这里就是我的家,濮阳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
      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出生于新疆伊宁市潘津乡。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他没有上过学。年幼时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从小跟着年长他12岁的姐姐一同生活。28岁那年,他只身离开新疆外出闯荡,几经辗转之后,最终落脚在濮阳。
      “刚来濮阳的时候,我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只会烤羊肉串。”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说。因为不会说汉语,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只能用肢体语言与人交流,前来购买羊肉串的顾客都主动教他说普通话。慢慢地,他掌握了一些汉语常用词句,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1995年底,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把妻子和1岁的儿子从新疆老家接到了濮阳。如今,夫妻两人与汉族同胞沟通完全没有障碍,甚至连小儿子都学会了濮阳方言。
      两年前,考虑到自己上了年纪,身体也不太好,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带着家人返回了新疆老家。可万万没想到,他和孩子们反而对新疆不适应了。半年后,一家人又从新疆回到濮阳。这次他们决定再也不走了。
      “这里也有我的爸妈啊!
      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怎么舍得离开濮阳呢?这里不仅留下了他20年奋斗打拼的美好回忆,还生活着许多曾经无私帮助过他的濮阳人民。
      2004年,来濮阳近10年的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有了一些积蓄,就盘下了一间饭店。但由于各种原因,饭店经营没多久就濒临倒闭。“全都赔进去了,最困难的时候,身上1分钱都没有,吃的喝的都没有着落。”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说。
      此时,一对濮阳汉族夫妇给了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一家无私的帮助。刘怀柱和马秋霞两位老人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依然非常动情。“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租的是我们的房子。看到他们一家生活陷入困境,我们就对他说:‘你们继续干下去,房租不用给,我们来承担。’听到这话,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感动不已。
      就这样,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的饭店得以维持下去。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用品和孩子的上学开支,也由两位老人提供。
      “他们也是我的爸妈啊!”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认两位老人作干爸干妈,感到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无限感激之情。
      “一个新疆人背井离乡来到濮阳闯荡,我们就想伸手帮他们一把,给他们继续在这里生活下去的希望。”马秋霞老人温情地说,“现在两家人感情很好,我的儿子和女儿都叫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为哥哥。
      “我们都要感恩民族团结!
      今年3月,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把饭店搬到濮阳市油田三高附近。为回报濮阳人民对他的无私帮助,他特意将店名改为“民族团结饭店”。
      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学,吃过不少没文化的亏。所以每逢学生到店就餐,他都给予优惠,还免费加饭。只要店里熙熙攘攘挤满了孩子,就是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最高兴的时候。
      阿不都艾尼·斯马义力还资助了7个孩子上学。他们最小的9岁,最大的16岁。他说:“我能有今天的收获,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好,得益于各民族同胞之间的团结和帮助。我们都要感恩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