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升官就想发点财”难道是组织逼的?

03.08.2015  11:02

新华网石家庄8月2日电        河北省大名县原县委书记边飞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滥用职权一案日前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边飞在被羁押期间曾表示,自认为在魏县县委书记任上工作成绩很好,下一步应该到市里工作,但没想到被调任去永年继续当县委书记,从那时起自己开始大肆敛财,但也没有放松本职工作,政绩还算突出。永年县委书记当了多年后,满以为能当市领导了,可竟然又被调到经济水平远不如永年县甚至是十分贫困的大名县做县委书记,心理上感觉很不满,更加追求金钱利益。

俗话说“东边不亮西边亮”。对于边飞而言,在县委书记的位子一坐就是三个不同地域,也干出过不俗的政绩,但一直没有得到提拔,为此心态开始失衡,只想着怎么多挣钱。言辞凿凿的话语,让人听起来觉得是有那么个“理儿”。的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升官总该发点财吧!但稍加品味,不难发现,这样一位把工作和个人利益放在天平上称量的县委书记,他又怎能把群众利益真心诚意放在首位?他又怎能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作座右铭和指南针?更难保提拔升迁后不能就范。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的能力高低、表现好坏,能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直接关系到一方发展和百姓福祉。关系到一个县的党风、政风、民风。有时,一个县委书记的好坏,更会影响到一个县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命运。因为县委书记是县级管理系统的塔尖。然而,近年来一些县委书记因各种缘由蜕变为腐败分子。如早之前安徽的淮北地区就先后有十多名县委书记“落马”。这些县委书记和边飞一样,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除了与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密切相关,更与扭曲的政绩观、发展观有关。认为自己身为一方之主,手握公权,到点升迁于情于理。反之,与商人勾肩搭背、损公肥私、借地生金、跑官卖官等好似都是组织逼迫的。

县级组织作为国家治理网络中的重要纽结,是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而县委书记作为“领头人”或者说“一把手”,理应是政治上守规矩、廉洁上保干净、工作上敢作为敢担当代表,更应该主动接受监督。但透过边飞的涉案经历不难发现,他能沦为亿元巨贪,是制度的“栅栏”对自己失效。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毋庸讳言,各地的纪检监察、人大政协等监督机构无一不齐全,但由于权力制约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完善,对体制内的“一把手”监督基本失灵。归根结底,没有对应对等的权力与之相抗衡,各种形式的监督就是“聋子的耳朵”。

现实告诉我们,在造好制度“舞台”的同时,同样不可忽视关好监管的“栅栏”。“不升官就该发点财”并非组织逼的,而是“自作孽不可活”。鉴于此,笔者以为,对亿元巨贪边飞案,各地监管部门应该把好领导干部“三关”。其一加强教育,建立全面、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心灵设“预防关”。其二,健全制度,铲腐败之根。其三,加强监督,让邪念抛开。或许如此才能有效规避因“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让县委书记屡屡涉腐尴尬局面。(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