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引“神秘业主”卖房 业内:别指望降房价

28.02.2015  09:11

  中新网2月28日电(房产频道 马榕)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业内人士认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将有助于楼市全面摸清“家底”,进而为房地产税制改革等工作提供基础,但对降房价并无直接作用。

  依照去年12月22日国务院公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自今年3月1日起,包括房屋建筑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在内的十类不动产权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登记。

  与此同时,之前居民使用的“房产证”也将陆续换发为“不动产证”。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最新样本,并表示将于部分地区率先启用,力争到2015年年底全国全面换发新版证书。

  除《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落地外,去年以来,各地不动产登记的准备工作、试点工作已陆续展开。国土资源部消息显示,目前已有26个省、30多个市(州)、70个县(市区)完成该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部分地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

  据国土资源部消息,未来将抓紧出台更具操作性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细则,涵盖相关制度与操作办法,进一步推动地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铺开。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动产登记的全面展开将对明晰和保护产权、便利和保障交易有重要的助力作用。对于住房市场而言,中国究竟有多少房子的问题也将有可能搞清楚。同时,将为未来完善房地产税体系、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个人信用体系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提供基础。

编辑:卢迪 联系记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