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浦东启动新一轮基层体制改革

08.04.2015  13:00

      继张江镇在全市率先取消招商引资职能之后,浦东新区新一轮基层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记者昨天获悉,针对前期调研中梳理出的基层治理22个问题,浦东新区列出24个解决方案,涉及体制、机制、队伍等方面。目前,这24个方案中,张江“管镇联动”、后备书记培养、村民自治、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督导人才等11项已启动或准备启动,还有13项正在深化研究中。

      优化机构设置,推动重心下移

      在街道体制改革方面,浦东采用了“6+2”模式,统一设置8个党政内设机构。其中6个为全市统一设置,分别是党政办公室、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社区自治办公室;2个为新区统一设置,分别是社区队伍建设办公室、社区综合事务办公室。

      浦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洪明介绍,目前街道正在将现有内设机构设置与“6+2”职能定位一一对应、合理归口,围绕新的街道职能以及基层群众的需求来重新划分确定,从而改变以往部门设置与上级条线部门简单对应、科室划分过细、职能交叉重复、工作忙闲不均等情况,再将职能定位、条块关系、机构设置等各方面进行有效串联,要确保“6+2”模式应声落地。

      网格化是社区管理的“老”办法,浦东在做实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上有何“新招”?新区地工委副书记潘秀红说,“依托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促进条块联动、条条协作。推进网格化综合管理与大联勤大联动融合对接,构建城市管理网、综合治理网、公共服务网‘三网合一’。从任务派单和问题解决的角度对网格化的运行机制从发现、协调、处理到评议监督进行合理设计,搭建起联勤联动、综合执法的良好平台,更好地回应群众诉求。”

      激活基层活力,建社区“蓄水池”

      要提升基层的管理服务,就要激活一线队伍的活力。潘秀红表示,浦东正在完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信息库,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居民区后备队伍“蓄水池”建设,探索“上面派”、“社会招”、“下面选”等多种方式,拓展队伍来源、优化队伍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改革中,在新区街道担任居民区书记的,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就有可能得到事业编制,均有资格报名参加当年度的定向招录:连续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两届及以上(6年及以上)。所在党组织在其任期内连续3年被核定为一级党组织,或近6年内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或本人6年内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所在居民区在其任期内连续两轮被评为区级及以上“文明小区”。街道、镇党(工)委年度考核“优秀”两次以上。

      不过,居民区书记的编制不是“铁”的,“人走编留”。比如,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编制没了;任职期间所在党组织在分类定级、晋位升级中连续两次降级,编制也没了;在居民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没有当选,或者其他原因不再担任书记的,也不再享受编制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