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暑期社会实际:架起青春与乡土的桥梁(图)

21.09.2019  11:02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暑假期间,同学们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学习,收获满满。乡村支教在农村孩子心中播撒智慧之种、医疗帮扶为乡村医疗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普法宣传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三下乡”成为很多同学的假期关键词。


      乡村支教    播撒智慧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郑州大学思源之家支教队的队员们就收拾好行李,分别奔赴贵州宝丰、丰河,河南舞阳、平顶山、周口、开封六地,进行暑期义务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乡村的孩子们送去知识和温暖。其中,河南舞阳支教队的16名队员前往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九街镇尹庄村明德小学,开展了以“蝉鸣盛夏,学汇明德”为主题的支教活动,活动为期21天。
      明德小学的213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占到了70%。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习和生活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照顾。明德小学师资极度匮乏,孩子们在村里只能读到五年级,到镇上才能读六年级,而全校5个年级只配9名老师,平常只开设语数英三门课程。
      今年是支教队第三年来到舞阳,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基本的课程外,支教队还开设了音乐、美术、书法、历史、地理、舞蹈等课程。除此之外,支教队还为高年级的孩子开设兴趣课,孩子们自由选择。兴趣课有辩论、花式跳绳、竖笛、播音和手工,这些课程都是孩子以前极少接触到的。支教队的到来,无疑是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别亦然今年是第二次来到舞阳。在他的眼里,孩子们在这两年中变化很大,有个孩子,第一年很腼腆,见到老师就羞涩地低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别亦然选他做了播音员,并对他进行培训。今年,这个孩子见到老师就主动过来拉手,跟老师讲生活中的事情,整个人自信很多,最后还做了文艺汇演的主持人。
      许多队员都是第一次从学生变成老师。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很多。“孩子们会毫不吝啬地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一下课就会抱住我,给了我很多的鼓励。”教育学院的王晓凡一提起孩子,总会侃侃而谈。
      “舞动青春,心向阳光”这八个字一直是舞阳支教队的口号。未来,只要明德小学还需要他们,这支队伍就会继续下去,用更加精彩、多样化的课程,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 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热爱生活,变得更加自信阳光。


      医疗帮扶    无私奉献
      暑假刚至,我校社团青春红十字协会成员再次组队开启了他们的“三下乡”之旅。这支由青春红十字协会9名成员组成的医疗服务队以“青春红十字协会——爱心医疗小石坝”命名,前往敬老院、社会福利院、郑州市中心医院以及河南省血液中心等地进行爱心医疗帮扶。
      根据不同帮扶地点的需要,“爱心医疗小石坝志愿队”进行了不同的志愿活动。在敬老院,队长陈思雯主动陪老人聊天,她边听边为老人扇扇子,还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在志愿队即将离开敬老院时,那位70多岁的老人再次牵住陈思雯的手,叮嘱道:“你一定要好好的呀。
      志愿帮扶的过程,对同学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郑州市人民医院,爱心医疗小石坝进行导诊分诊的志愿活动,并协助医院进行民意调查。患者数量的巨大以及部分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让大家深有感触:“我们的队员来自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或者公共卫生学院,更能发现医疗工作的困难之处。”而通过在河南省血液中心系统的参观学习,队员们了解了从献血到血液中心后的处理过程,以及血液如何送往医院、用于临床等专业知识。
      在同学们看来,“三下乡”不仅是短期的暑假爱心项目,更是一个建立长期帮扶的契机。两年来,青春红十字协会一直坚持进行此类志愿服务。通过此次活动,他们与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市医院等建立每两周一次的定向帮扶活动,“这些志愿活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陈思雯希望通过她们的实践活动能对敬老院、社会福利院更多一份关注,能对医生工作更多一份理解。


      科技下乡  传递希望
      今夏7月初,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通过生态调研、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深入了解垌头村,同时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科教的阳光滋润垌头村的孩童。该科普系列活动共开展了两次。第一次为垌头村村委会集中当地留守儿童,为孩子讲解安全、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次是实践队受当地学校邀请,到学校为孩子开展科普系列活动。
      在科普活动现场,实践队队员向孩子们展示机器人“舞蹈”,这些造型别致的“机甲小人”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队队员们详细讲解机器人的组装、操作、动作的过程,以及四驱无人机的飞行原理。“当我讲‘等上大学,你们就能自己动手做出这样的机器人’时,孩子们兴趣非常大。”实践队队长王成说。他们耐心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简单系统地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科学知识问答环节中,队员们明显感受留守儿童科学知识的匮乏。他们把原本设计的题目也调整为更基础的生活科学常识。“孩子们对知识都很渴望,我们教导他们好好学习改变现状!”队员们表示。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与实践队队员合照告别,感谢实践队队员为他们带来的科学知识“盛宴”。


      普法调研  收获累累
      颠簸214公里、工作70多个小时、走访近80户……这支肩扛红旗、身着红衣、用脚步丈量汝南乡村土地的队伍,正是郑州大学法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7月6日,该实践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幕正式拉开。弘扬法治精神和培育乡风文明正是这支社会实践队伍的“两面旗帜”。
      法学院的队员是这次实践活动的普法宣传主力,他们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开展了普法宣传外展活动和走访调研活动,助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如一位父亲希望儿子长大当兵,但对服兵役一无所知。社会实践队法学院的孟德赟就向他们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这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将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双管齐下”助推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队员们进行党的理论宣讲,并入户调研走访,了解乡民们的生活情况和当地乡风文明的建设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他们汇总实施方案提供给当地政府。
      “三下乡”汝南行告一段落,孟德赟在日记中写道:“三下乡,你给我信念与动力,我还你青春的步伐与脉搏,我还你脚踏实地的奉献自我,我还你法治建设中一个锃亮的螺母,我还你一个因我更美好的祖国!”这次的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青年们奋斗的脚步不会就此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