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刷指纹是要将大学变工厂吗

20.03.2015  18:26

     文/万光武

  刷指纹记考勤,这种企业常用的方式,最近出现在武汉汉口学院课堂上。该校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王智方,花了149元买了台指纹签到器在班级使用,她提前将全班学生的指纹信息录入签到器,学生则排队按指纹签到。(3月19日《楚天都市报》)

  上课刷指纹,对于散漫的学生肯定不是好消息,意味着以后不敢随便缺课了。对于老师却是好消息,就是自己课讲得再不好,也不用担心没人来听。

  即便是老师和学生都要刷指纹,但指纹机对于学生的约束意义,也是远远大于老师,因为老师是否按时上课,本来就有上一级在考核,也不在乎多刷这一下。再者说,指纹机的考勤记录也是由老师掌握的,难道他们还会自己为难自己?

  当然,每个人都要有组织纪律性和时间观,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这并非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大学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一段“自由”、“自主”的时光。往前看,“十年寒窗苦”,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时间观肯定是最强的,否则如何考上大学?往后看,进入工作岗位,单位的指纹机可不是摆设,没有组织纪律性和时间观,除非是不想干了!

  也就是说,大学几年,是绝无仅有的“松一口气”的时间段,但这不代表是消极的松懈,而是说大学生恰恰可以在这种外在约束相对最小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兴趣特长,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也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出他们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虽然上课是大学生活主要内容,但如果个别老师照本宣科,一堂课听下来,还不如自己看书效果好,那么,硬着头皮去听,虽说提高了老师的听课率,却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又是何苦?强扭的瓜不甜,一堂课要让学生愿意来、愿意听,老师就要多提高自身授课水平,如果在保证知识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那么就是没有指纹机,学生也不会缺课。

  既然是大学生,就要给予他们一定选择上的“自由度”,这才能让他们发挥创造力,最终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之路。还想让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循规蹈矩,仅仅满足于不迟到、不早退,门门功课考一百分,倒是老师省心、家长满意,但这大学上的还有什么意思?

编辑:王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