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推公共自行车 24小时内免费

14.08.2014  10:20

走出家门,步行几十米就有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可以骑车去上班、买菜、购物……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街道办近日推出了公共自行车24小时免费骑行服务,居民只要缴纳100元押金,就可以在辖区13个车辆存取点之间免费使用自行车。 此前,郑州曾有社会团体推出自行车免费租赁,政府也曾规划公共自行车系统,但均因维护费用高、网点难设等原因夭折,上街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新服务

社区门口可骑公共自行车

昨天下午,在上街区江南小镇社区,居民高先生拿着一张绿色卡片来到社区,告诉社区主任张巍匀,自己要出门办事,想用一下公共自行车。张巍匀把高先生用车记录登记在电脑软件里,便和他一起来到社区外面的车棚前。这里一排停着10辆自行车,车头都锁在了一根铁架上。张巍匀帮高先生打开锁,交给他一把车锁钥匙,高先生就骑车离开了。等他办完事后,把车放回去,按下按钮车子就能锁上。

这就是上街区中心路街道办推出的公共自行车免费骑行服务,该项服务推出一个多星期,中心路街道办已经有32个居民办理了绿色的租车卡。

试运营

13个存取点 24小时内免费

上街区中心路街道办主任李智俊介绍,这项公共自行车服务正处于试运营阶段,首批投入了150辆自行车,建设了13个存取点,覆盖辖区近1平方公里范围。

自行车是辖区爱心企业捐赠的,停车棚是街道办出资建的,存取点就设在社区办公室附近。凡是辖区的常住居民都可以在任意一个存取点填表办理“绿色骑行卡”,并缴纳100元押金,如果有社区担保盖章,可以免收车辆押金,办卡结束后到任一存取站点就可以借车使用,24小时内归还到任一站点均免收任何费用,超过24小时则按每小时收1元超时费。

说起推行这项服务的初衷,李智俊说,街道办平时搜集到一些群众希望提供公共自行车的意见,他们去杭州办事时,特意留心了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回来后,就结合中心路街道的实际,推出了这项便民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也看到,一位在社区建筑工地打工的工人想办卡租借自行车,但因为不是常住居民,未能如愿。

李智俊表示,公用自行车服务刚刚推出,街道办会根据其运行情况,完善服务制度,尽量方便居民。

两对比

市区遇到的难题上街有没有

事实上,上街区中心路街道办不是郑州吃“公共自行车”螃蟹的第一人。

据公开报道,2008年,郑州市民霍晓讯等人就开设了一家自行车租赁公司,开创“免费租赁”的模式。但不到4个月,近500辆自行车贱卖,亏损近27万元。

2010年,有消息称《郑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研究报告及试点方案》通过评审,计划到2012年底在郑州建成区内建设1400个公共自行车取还点,配车2.5万辆,但该项目至今未见启动。

媒体分析公共自行车在郑州“难产”的原因,主要有几点:缺乏政府支持,存取点难规划建设,网点太少,后期维护成本高等。

上街区中心路街道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会不会遇到这些难题呢?

负责运行的为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街的公共自行车存取点都设在社区里,建设起来比较容易,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所以成本很低。租车服务面对辖区居民,实际操作中很少收取租金,也谈不上什么收入。他表示,从目前来看花费主要在后期折旧报废方面,街道办预计每年每辆车的维护费用约50元,将来这笔钱也由街道办来负担。

有此一说

郑州可借鉴上街经验

化整为零

上街公共自行车的尝试能否成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这种模式是否符合本地实际,未来能否在郑州开花结果呢?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认为,上街城区面积小,人口少,且人口多为本地户籍,人员结构较为单一,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立投资小,便于管理和维护;而郑州城区面积大、人口多、人员成分复杂,可选的合适站点较少,全城普及和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确实面临诸多困难。但公共自行车服务是个民生工程,便民利民的同时,还可以分流一部分私家车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相关部门应该尽早规划建设。

他认为,郑州可以借鉴上街的公共自行车服务模式,化整为零,将城区按街道办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各自建立自己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自行车全部由企业提供,所有站点统一纳入全市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统一办证、统一运营,居民自由取车、自主停放,各街道办对所属站点各自管理和维护。

上街区试运行公共自行车项目,推出一批24小时内免费供市民骑行的自行车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