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点子结出金果子 让改革得民心合民意

04.08.2015  11:02

农龄统计统一从1956年开始,不管生老病死或远嫁他乡,只要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条件都能以农龄折合股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不管是经济发达村还是欠发达村,都纳入集体经济改革制度体系内……这些金点子,是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结晶。上海是最早扛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红旗的大都市之一,金点子尽快结出金果子,不仅关系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形象,而且更是关系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又一次重大变革的进程。

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告诉记者:2014年上海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到2020年应改尽改,确保全面完成,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48%共计784个村完成了改革,建立了779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高效的行动传递着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承诺和信心,率先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也是大都市应有的境界。

让改革得民心合民意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从那时起,上海为此做着不倦的求索和反思。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这项工作。2011年,在时任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吴志明的牵头下,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对扩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2014年,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花了半年时间,组织力量对闵行、松江的改革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结合上海的实际,明确了上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其实上海的改革探索从未停步。”上海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方志权说,“这项改革的核心是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如果不从理论上突破,光靠大胆实践,如此量大面广时间长的清产核资、成员农龄界定,很有可能带来不和谐因素。”

记者采访得知,上海把这项改革阶段性的重点任务定位在“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确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社区股份合作社、社区经济合作社这三种形式,股权设置明确“要以农龄为主”,从2009年起3年的“摸家底”数据显示,该项改革涉及591.5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近1.26亿年总农龄数、镇村4200多亿元总资产,改革工程浩大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