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思源阁"文库试展

29.03.2016  11:11

原标题:上海交通大学“思源阁”文库试展

东方网3月29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跨越三个世纪的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落成一座大型文库“思源阁”。昨天上午,思源阁试展一批由交大图书馆悉心挖掘出的校史上值得典藏、铭记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教材、论文、实物等,既展示历史上和当今交大人的精神特质和卓然风采,以激励交大后学奋发有为、追求卓越。

盛宣怀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这也是我国近代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此次亮相的木版印刷《愚斋存稿初刊》极具史学价值,收录了盛宣怀1896年至1911年间的奏稿和电稿。其中,有关南洋公学设立和管理的条文散见于各卷,彰显着盛宣怀锐意兴学。他在《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中痛陈“世变日棘,庶政维新,自强万端,非人莫任,中外臣僚与夫海内识时务之俊杰,莫不以参用西制兴学树人为先务之急”,秉持着“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

南洋公学译书院(交大出版社前身)于1902年出版了经济学经典著作——严(严复)译亚当·斯密《原富》。该书的首版本目前在国内已极为罕见。这部译著既是当年南洋公学学生的必读教材,又作为一般的学术著作向社会公开发行,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洛阳纸贵。

1915年,交大学子周厚坤发明了第一台中文打字机,这是中文誊写手段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此次首度展出了周厚坤阐述打字机制造及创新原则的英文原件,以及当时纽约时报对这一中国大学生科技发明成果的报道。

本次展览还首次展示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学生的手写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求学过程的阶段性总结,是学习成果的凝练和集中展示。上世纪90年代之前,打印技术尚不发达,学生们通常采用手写的方式完成学位论文。虽然科研条件简陋,成果展示形式单一,但一丝不苟的文字和图表,彰显出学子勤勉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令人肃然起敬。

责任编辑:王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