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濮阳市GDP增长8.5%

23.07.2015  12:02

初步核算,上半年濮阳市实现生产总值603.05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地市中居第4位,比一季度前进了9个位次。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8亿元,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6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58.91亿元,同比增长9.0%,居全省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181.06亿元,同比增长9.0%,居全省第11位。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第一产业平稳运行

第一产业增加值63.08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稳步提升

        第二产业增加值358.91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快速回升

第三产业增加值181.06亿元,同比增长9.0%,比一季度提高7.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0%,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看,各个行业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增速由快到慢依次为:金融业增长15.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2.8%,房地产业增长8.9%,营利性服务业增长7.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8%。

(四)县域经济较快增长

县域经济依然在我市经济增长中起到积极作用,全市五县两区GDP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范县12.7%,高新区11.9%,台前县10.8%,华龙区10.6%,濮阳县10.5%,清丰县10.2%,南乐县9.7%。

        二、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低

        上半年初步核算数据显示,濮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0.5:59.5:30.0,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比全国低19.5个百分点,比全省低8.0个百分点,比全省最高的郑州市低17.6个百分点,在全省居第14位。

(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县域经济对濮阳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容小觑,上半年,县域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为71.1%,同比增长10.7%;五县两区GDP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为85.6%,同比增长10.8%。但县与县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增速最高的范县比增速最低的南乐县快了3.0个百分点。各县区第三产业也普遍存在增速低和占国民经济比重偏低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质量促效益。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切实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着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稳增长。着力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以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全行业发展。突出抓好一批投资大、产出效益好的实体经济项目,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尽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强力推进“131”工程,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对工业经济支持力度,提高服务企业发展水平,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实施传统工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新兴产业向规模化要效益。

        (三)重视第三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贸易餐饮、金融保险等传统服务业,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互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使服务业成为转型发展新的增长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