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安阳市重点服务业简析
今年以来,安阳市大力推进“三产富市”发展战略,加强服务业发展,重点服务业整体运行平稳。
一、上半年重点服务业运行情况
从计入三产核算10个行业来看,1-5月,安阳市计入三产核算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现价增长速度国家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为9.1%,省扩容企业(27家)为21.8%,综合增长9.5%。
1、营业收入下降
1-5月,安阳市127家重点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35.87亿元,增速不升反降,同比下降15.52%。其中: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3.64亿元,下降8.44%;仓储业营业收入7.55亿元,降幅达52.53%,仅这两个行业就下拉全市重点服务业增速20.5个百分点。邮政业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则发展较快,邮政业营业收入2.36亿元,增长32.9%;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2.19亿元,增长40.28%。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营业收入13.82亿元,增长6.4%;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3.85亿元,增长8.4%。
导致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仓储业营业收入下降,仓储业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1、中央储备粮安阳直属库营业收入605724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6%。受国家粮食政策影响,本年轮换任务量较少,且去年有托市粮、临时储备粮竞拍,今年无,营业收入相应较少。2、河南中储粮永和直属库营业收入8187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5.2%。河南中储粮永和直属库1--5月份没有大量收购粮食,造成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差较多,6月6号已开始收购粮食。
2、营业税金及附加下降,增值税增加
2014年1-5月,安阳市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75717千元,同比增长-12.53%。应交增值税17789千元,同比增长209.11%。主要由于税收政策变化,营改增,导致营业税减少,增值税增长。
3、营业利润增长
2014年1-5月,安阳市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60189千元,同比增长26.60%。
二、重点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全市及县区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单位少、代表性不强。 全市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单位仅有127家,占全省的比重仅为1/40,其中计入三产核算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我市仅有26家,而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平顶山则有58家,许昌市有113家,明显多于我市。从县区来看,有些县区单位数明显偏少,龙安区甚至没有能够计入三产核算的重点服务业单位,导致代表性不全,对全市及县区三产核算带来影响。
2 、县市区发展不平衡。 根据季度GDP核算方案最新方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由根据地税部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推算,改为根据服务业重点企业调查数据推算。当期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现价增长速度取自重点服务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F203表),由核算专业根据服务业司提供的租赁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其他服务业,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娱乐业等10个行业大类调查资料统一计算并反馈。
从1-5月份县区计入三产核算的10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来看,发展很不平衡,增速高于全市的有:新区增长30.9%,殷都区增长37.5%,内黄县增长16.13%,汤阴县增长14.4%,高新区增长10.27%。
低于全市的有:安阳县增长8.61%,林州市增长4.54%,北关区增长2.16%,而文峰区仅有1家单位因上年基数为0,增速无法使用,龙安区则没有涉及10个行业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