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灵宝市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小记

14.06.2014  17:18

灵宝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与陕晋两省交壤,因盛产黄金而闻名。这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金矿资源极其丰富,拥有小秦岭金矿田664平方千米中的480平方千米,已探明工业储量476吨,是全国重要的产金基地。不过,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长期的采矿活动不仅使这里的地形地貌受损,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频发,而且也造成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

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尤其是通过矿业绿色革命,加快了矿山生态建设和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步伐,彻底扭转了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使“绿色”融入矿业、矿业彰显“绿色”,真正实现了开发与环保的双赢。

建立机制:开发与治理实现捆绑制

为了将矿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降到最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灵宝市从2005年开始,坚持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指导思想,将矿山生态建设和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与矿业经济发展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落实。

为此,该市制定了《灵宝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并在河南省内率先出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引导矿山企业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

一方面,该市突出源头治理,积极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取缔淘汰落后工艺,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促进了矿山环境的持续稳定改善。另一方面,他们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组织实施了《小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及重建规划》,引导矿山企业申报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筹资了上千万元资金筑坝填石、覆土造田、植树种草。

如今,全市共清理河道9303米,清运废渣150余万吨,浆砌石坝55607.5立方米,回填采空区21644立方米,修筑矿区公路16千米,疏通涵洞18个,有效地遏制了矿山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使小秦岭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废渣利用:一举多得见奇效

由于开采年代久远、早期管理不完善、矿区矿渣堆放不合理,小秦岭矿区的部分地段形成了泥石流、滑坡等地灾隐患,时刻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该市采取了矿渣就地拦挡存储和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有价值的矿渣,被就地拦挡储备。该市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银鑫分公司苍珠峪矿区在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之前,每年汛期都有大量矿渣冲入下游河道,矿区道路常被泥石流冲毁,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后来,通过修筑挡渣墙,该矿区存储了近150万吨的矿渣,遏制了矿渣流失、道路被毁的状况,并因此获益3000余万元。

河道矿渣,被就近用于矿区道路修复。故县镇枣香峪作为灵宝市全市泥石流重点防治区,在进行恢复治理之前,由于矿渣堆积,附近部分河道已高于路面,16千米的主干道每年都会多次被泥石流冲毁,不仅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而且投资重新修路投入巨大,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也难以计数。不过此后,当地镇政府组织辖区矿山企业清理了20余万立方米的河道矿渣,就地用于垫路、铺路,带来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危险段矿渣,被用来支持国家高铁项目建设。小秦岭矿区大湖峪中上游1470段~1490段两边矿渣堆高40余米、长200余米,河道宽仅6米~7米,在此形成了严重的 “肠梗阻”。每到汛期,雨到水涨都会致使道路被毁,两边渣堆崩塌、滑坡时有发生,治理起来困难重重。郑州至西安高铁道路建设项目开工后,这里大量堆放的采矿废渣被派上了用场,大湖峪中上游包括1470段~1490段在内危险地段的矿渣堆全部被清运。如此既消除了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又支持了高铁项目的建设。

无矿产品利用价值矿渣作为建材石料备用。灵宝市建筑石料的主要来源是矿区外的下游河道,开采过程对周围矿山环境的破坏性较大,常常阻塞河道,形成灾害隐患。该市鼓励引导石料厂用矿渣做原材料,仅一年可利用矿渣30余万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豫灵镇政府为改变文峪沟矿山环境现状,还采取了运输补贴的方式督促企业清运矿渣,使矿企、村民、石料厂皆大欢喜。

因势利导:环境治理工作进展喜人

2010年,灵宝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政策的阳光照耀到了这一方水土。

借着政策的东风,他们成功申报了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国家计划在3年内给予其3.4亿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对小秦岭矿区大量堆积采矿废石堵塞沟道、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形成崩塌及滑坡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据悉,2010年度,该市获得国家扶持资金1亿元;2011年度9000万元。2012年4月,2010年度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2013年,灵宝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不仅2010年度重点工程项目已通过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野外验收,而且第二期重点工程项目(2011年度)也已经完成治理任务的50%。

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大了对项目的监管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央及地方财政出资矿山地质环境项目监管维护的通知》等,进一步明确了市直属单位和矿山企业的责任,规定除重点工程外,所有2010年前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监管维护责任全部移交给相关单位,全面实行了治理项目监管责任制。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45家部、省、市、县发证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41个,缴纳保证金800万元。老鸦岔金矿、秦岭金矿等5个矿山企业完成了2013年度恢复治理施工设计编制,已经实施的治理工程投入资金达2000余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进展喜人。

得天独厚:推出地质旅游新品牌

灵宝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是我国南北之间地质、地理、生物和气候的天然分界,境内地质遗迹十分丰富,为地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

其中,小秦岭金矿田是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惟一特大型变质核杂岩金矿床,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娘娘山周边大型伸展拆离剪切带转折端构造岩石和构造形迹、枣香峪变质核杂岩内部太华群基底层型剖面、花岗岩奇峰地貌景观以及河南省最高峰——老鸦岔垴奇峰景观、黄河阶地、黄土台塬地貌景观等,作为地质遗迹都极具典型性和稀有性特征。

该市依托独特地质地貌等自然资源,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同步推进,在大力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的同时,利用小秦岭独特的地容地貌做大旅游文章。

2006年,该市在小秦岭建成了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8月,小秦岭省级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授予了“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经过3年建设,2013年5月,小秦岭国家地质公园顺利揭牌开园。建成后的地质公园凸显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及伸展拆离构造,老鸦岔古老变质岩标本,亚武山、汉山、娘娘山花岗岩地貌等特殊性标志,形成了集旅游、娱乐、参观学习为一体的特色景区。

近年来,该公园游客人数逐年剧增,仅娘娘山一新景区年接待游客就将近20万人。小秦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建成,不仅彻底消除了地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而且使地质遗迹、矿业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为该市申报建设“国家黄金矿山公园”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詹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