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渑池:特色产业助农富

28.09.2014  10:35

      今年以来,渑池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把“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通过调结构、抓特色、转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今年前八个月,该县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2.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7375元,同比分别增长4.7%、10.2%。       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的“提款机”。该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形成了70万头生猪、18万头肉牛为主的优质畜产品基地;3.5万亩苏烟(基地)、1.5万亩中烟(基地)为主的优质烟叶基地;10万亩朝天椒、2万亩西瓜为主的18万亩无公害瓜菜基地;3.6万亩仰韶杏、3.2万亩牛心柿、5万亩花椒、3万亩核桃等为主的25万亩特色林果基地;30万亩小麦、12万亩玉米、3万亩小米、4万亩红薯为主的优质粮基地;金银花、丹参、板蓝根、玫瑰为主的5万亩生态中药材基地;700万袋优质食用菌基地和5000吨优质水产品基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从而带动广大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该县坚持“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推动、项目拉动、科技驱动等措施,培育形成了仰韶酒业粮食加工、尚正食品2个省级,南村玫瑰中药材、旭源牛业肉牛、雪莲面业面品、仰韶奶业饮品4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集群式发展成了农民增收的助推器,集群内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0个,涵盖各类农业示范园区26个,共带动农户2.8万户,户均增收2179元。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依靠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该县逐步由传统农业小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       农业品牌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咬住品牌建设不放松,推行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该县先后认证“仰韶贡米”“仰韶大杏”“仰韶牛心柿”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3个,“笃忠辣椒”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16个,注册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2个,河南省驰名商标1个,并成功将这些农产品推向市场,让这些农业品牌真正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