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有座会“动”的博物馆

05.06.2014  10:33

5月30日上午,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的60名学生来到该市虢国博物馆参观。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各个主题展区,同时通过馆内新开辟的互动设施开展互动活动,以一种特别的形式欢度“六一”。

虢国博物馆是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对外开放5个基本展区,外加模拟考古钻探发掘体验和虢国雕塑等两个大型游客互动展区。为丰富游客文化生活,虢国博物馆近年来在已有“”态文物陈列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出模拟考古、敲响古钟、尝试取火、参与文物制作等一批“”态文化旅游项目。

体验考古艰辛,激起发现兴趣。“大家快来看啊,我发现这里的土不大一样!”在模拟考古展区,一位小朋友在兴奋地呼唤一同参观的伙伴。原来,为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考古勘探发掘,虢国博物馆2008年投资50余万元开始兴建包括模拟钻探和模拟发掘两部分在内的新展区。其中,模拟钻探部分主要展示文物钻探过程中的布孔、钻探、画线、绘制图纸等程序,同时让观众体验如何使用洛阳铲、如何辨别地下考古迹象。目前,模拟钻探部分已对外开放,年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激发了游客的浓厚兴趣。

敲响厚重古钟,倾听悠远韵律。2011年,为让游客倾听和感受古代虢人悦耳的乐声,虢国博物馆投入30余万元,对《虢君觅踪》展厅进行重新设计布展,复制展出了虢季墓出土的8件编钟、7件列鼎和其他青铜礼器4件。在活动现场,小朋友们高兴地敲打铜钟,感受美妙的旋律。

尝试取火方法,体会古人伟大。“钻木取火、燧石打火”已被人熟知,“太阳灶”当前已有所普及。但是,你可知道,早在虢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太阳灶”的原理发明了巧取天火的阳燧?2006年初,虢国博物馆与民营企业三门峡虢国文化研究所通力合作,以虢国墓地发现的两面阳燧为样本,成功研制了直径达1.4米的特大虢国阳燧。它根据太阳在每个时间的位置,通过高压轴承传动,使阳燧围绕太阳光转动,顺利聚焦。通过手持易燃物在聚焦镜面上燃火,海内外游客体验了古代先民“高科技”的取火方法。

参与文物制作,打造雕塑精品。2008年,虢国博物馆同虢国文化艺术研究所协商,将虢国文化艺术研究所下属的“虢国雕塑”纳入虢国博物馆景区,让观众接触虢国青铜器的铸造以及虢国澄泥砚的烧制流程,观众还可以参与木版年画的制作。

经过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互动体验,小朋友们收获了知识、自信和智慧。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小学少先队教导员张红英深有感触地说:“游客与虢国文化的有趣互动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会‘动’的博物馆堪称一个新的文化传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