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积极谋划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蓝图

17.11.2015  16:14

        “十三五”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三门峡市残疾人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残疾人同步小康总目标,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努力创造残疾人幸福生活的”总体思路,科学谋划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蓝图,健全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体系,持续提升残疾人自身发展能力和各级残联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努力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实现新跨越。
(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根据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实施残疾人义务教育,普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基本满足视力、听力、智力残疾青少年高中段教育需求,初步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需求。加快推进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同步发展,将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机构纳入特殊教育体系,推动各类公办特教学校设立学前班,鼓励各级各类普通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或开设特教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调查和信息通报,做好送教上门工作,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推动残疾人高中段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助学力度,完善对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奖励和补助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
        2、提高就业扶持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长效机制,多渠道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家庭加快增收。努力实现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业辅导等服务。继续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专营产品与服务。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搭建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平台。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按比例就业。
      3、完善帮扶救助措施。继续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实施残疾人养老、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医疗报销比例逐步提高。继续实施残疾人安居宜居工程,推进残疾人家庭居家环境改造。完善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制度。
(二)完善助残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围绕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做好残疾人专项服务,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完善多层级的康复服务网络。将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建立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制度。加快推进公办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残疾人康复服务。市级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和示范性康复机构,县(市、区)建立能提供两项以上康复服务内容的康复机构,市、县两级建立独立运行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镇、村两级充分发挥社区康复体系作用。实施“阳光康复工程”和“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全市有康复需求和适应指征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到90%以上。实施“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开展定向培养和专业人员轮训。完善残疾预防体系,健全出生缺陷监测和残疾儿童监测信息共享机制。
      2、构筑规范化的托养服务平台。加快托养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托养服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或其他庇护服务。市、县两级建立规范化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加强集中托养规范管理,增强服务功能,配强专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残疾人托养和庇护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料和便捷、个性化的托(安)养服务。
        3、健全社会化的权益维护机制。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及时制定和修改残疾人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努力实现需要法律援助的残疾人应援尽援。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加快推进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设施、道路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并逐步向城镇、乡村延伸。
(三)推进爱心创建体系,优化残疾人发展环境
      深化爱心系列创建活动,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以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市为载体,开展因地制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
        1、以创建活动助推事业发展。继续巩固河南省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市创建成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项目带动、长效管理的要求,深化创建活动,提升工作水平,争取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市。
      2、以宣传活动助推氛围营造。围绕党和政府扶残助残优惠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助残善举和残疾人自强精神等内容,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依托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开展主题鲜明、影响广泛的扶残助残活动。充分发挥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作用,建立残疾人事业宣传报道信息通报机制,开展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活动,搭建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交流平台。继续办好残疾人广播专题节目和电视手语节目,增加时长、优化时段,提高节目质量。报纸、网站等媒体定期刊登残疾人工作报道,努力形成残疾人事业宣传报道的强大合力。
        3、以文体活动助推精神富有。继续推进残疾人文化、体育基地建设,培育残疾人特色文化品牌。以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残疾人健身周等活动为载体,推进残疾人社区文化和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加强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落实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参赛、就业、就医、就学等保障政策。
(四)健全组织队伍体系,提高残疾人工作水平
      加强残联系统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残疾人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1、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市政府残工委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落实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加强各级残联机构设置,健全工作制度,配强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工作机制,强化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工作职责,加强对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管理力度,保障和提高待遇,为基层残疾人工作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健全残疾人专门协会,充分发挥代表、服务和维权作用。做好有关民办非企业等涉残社会组织沟通指导工作,积极探索整合社会助残力量的新型社会化工作方法。优化残疾人工作机制,按规定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加强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残疾人事业经费年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
        2、增强残疾人服务能力。加强残疾人专职、专业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习思考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执法监督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加大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将残联干部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配齐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大力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充实残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加大专门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养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体、维权等专业人员队伍。开展“志愿助残行动”,建立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评价激励、权益维护机制。完善残疾人“爱心平台”建设,实现其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制定出台《加强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监测和调查。
      3、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突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主题,在残疾人中开展以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回报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引导残疾人确立核心价值观,提升残疾人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残疾人的主体作用,动员引领残疾人继续发扬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发挥潜能,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建立优秀残疾人人才库,选拔优秀残疾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残疾人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