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培育壮大“四上”单位 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25.04.2016  16:00

——三门峡市“四上”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上”企业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内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统称。“四上”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发展变化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走势,新增”四上“单位更是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和新动力。做好全市“四上”企业培育及达标企业申报入库工作,对准确、全面、及时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有效实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运行监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全市“54321”转型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选择。

一、三门峡市“四上”企业的发展态势及特点

1、单位总数增加,增速趋缓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四上”企业的培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年来,全市共有129家达到“四上”企业标准,经国家统计局最终审核确认,进入全国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名录库,纳入经济监测评价范围,2016年3月末,全市“四上”企业总数由上年同期的1446家发展到的1489家(不含关停退出的企业),净增43家,增长3.0%。这些新增“四上”企业为全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因关停退出企业较多,全市“四上”企业净增总数比上年少83家,增速比上年低6.5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产单位显著增加

从存量看,与上年同期相比,2016年度3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6家,增加13家,增长2.1%;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76家,减少6家,下降3.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80家,增加4家,增长1.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59家,未增加;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63家,减少1家,下降0.6%;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165家,增加33家,增长25.0%。增长最快的是服务业。第三产业单位占全部“四上”单位的比重为44.8%,比上年的43.6%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三产单位净增数量也远远也超过二产,三产“四上”企业净增36家,占全市净增数量的83.7%,二产“四上”企业则增加7家。

3、“四下”成长型企业,成为新“引擎

从国家统计局确认的新入库的单位情况看,以服务业企业最多,达到37个,占到28.7%;工业企业单位35个,占到27.1%;批发零售企业33个,占到25.6%;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个,占到11.6%;住宿餐饮业新增9家,占到7.0%。2015年全市“四下”成长型企业转为“四上”企业的占到了新增入库企业的52%。分行业看,“四下”成长型工业企业占全部新增工业企业总数的68.6%;规上服务企业中,其“四下”成长型企业占其全部新增总数的59.4%。由此可见,“四下”成长为“四上”企业已经成为新增“四上”企业的新引擎。

4、县域间单位数量变化差别较大

从各县(市、区)四上企业在库单位增减变化看,同比增加的有湖滨区、灵宝市、义马市、渑池县,其中灵宝市以净增21家位居首位,占全市净增单位的48.8%;湖滨区位居第二,净增20家,占46.5%;义马市居第三,净增11家,占25.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前三位的是湖滨区、义马市、灵宝市,分别增长7.4%、6.3%、6.0%。陕州区、卢氏县、开发区等三个县区则分别减少3家、5家、2家。分别下降2.6%、4.9%、3.1%。

二、三门峡市“四上”企业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四上”企业数量不足,支撑经济总量前移乏力。目前,全市“四上”法人单位数1489家,占全省“四上”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为2.7%,在焦作市(2158家)之后、漯河(1348家)之前,在全省排位第十五位。全市单位总数仅比上年同期增长3.0%,远远低于全省同期13.2%的增速,全省增速较快的省辖市为濮阳、商丘、南阳、许昌、驻马店,其增速分别为30.1%、26.3%、17.5%、14.3%、11.6%。纵观近年来三门峡市GDP增速在全省一直靠后,其与“四上”企业单位数增加较少密切相关。因此,全市经济增速的位次能否前移,其关键因素取决于“四上”企业数量能否显著增加。

2.“四上”企业占全部法人的比重偏低。目前,全市企业法人单位数为16982 户,其中 “四上”企业仅占8.8%。全市“四上”企业中规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规上服务业,分别占同行业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 20.9%、28.6%、61.5%、4.3%、12.9%,4.3%。大多数企业单位仍属中、小企业,达不到“四上”企业入库标准。 

3、退出“四上”库范围的企业较多。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企业由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企业经营不善,关闭、破产、停业或者规模萎缩现象时有发生。2015年全市共退出“四上”企业86家,相当于新增入库“四上”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二,大大冲减了全市四上企业存量的增速,其中规上工业退出22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退出38家,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退出22家,规上服务业退出4家。由此可见,“四上”企业的退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入库企业规模偏小,稳定性差。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入库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部分入库企业的规模偏小,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很多都是刚达标企业,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经营动荡,效益下滑,收入不是十分稳定。本年入、次年退的现象频繁发生。

5、 企业入库积极性和配合程度较差。调查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统计入库不能给企业带来好处和优惠政策,也不能促进企业的成长壮大,而且入库工作又相对繁锁,会给企业增加一定的工作任务和管理成本;二是入库所需要的统计数据过于详实具体,企业存在各种顾虑,担心由此而增加税收等经济负担,增加企业运行成本,不愿主动配合申报部分企业;三是部分达到“四上”标准的个体户因为税费方面考虑,不愿转为企业法人,还有部分原“四上”企业为规避税收转为个体户。

三、对培育“  四上” 企业的对策及建议 

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顺利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必须加快培育“四上”企业发展步伐,促进全市“四上”企业扩总量、提规模,调结构、增效益,强管理,上水平,同时还要加强部门配合,对符合“四上”企业准入条件的,要做到应统尽统,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确立目标任务,重视企业培育。一是要整合有发展前景的相同或相近“四下”企业,形成产业链,根据特点制定扶持政策,尤其是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帮助;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点,加大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力度,充分发挥知名品牌的龙头和引领效应,提升城市影响力,增强经济竞争活力;三是要加大对已入库企业的关注、指导和培育力度,提升经济能力,增强竞争实力,确保企业做大做强。

(二) 优质高效服务,助推转企升级。当前,注册企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各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协调服务,给予政策支持,落实优惠帮扶,促进和吸引各类初具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并尽力解决在转升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工商、税务、工信等职能部门,要围绕登记管理、财税优惠、市场监管等方面工作,对企业后续经营成长给予长期关注,跟踪服务,确保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服务更优质,支持更具体,工作无障碍。

(三)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催生”新的“四上”企业。要利用三门峡市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目标。在具体做法上,建议政府成立由发改、财政、工信、建设、工商、国税、地税、统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四上”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四上”企业发展激励政策及措施,鼓励支持“四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素质整体提升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通过农村居民依托产业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率,从而达到扩大消费,带动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及居民服务、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发展。二是要优化拓展现代服务业。对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服务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竞争力;大力扶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度高的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体育、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培育和壮大新兴服务业产业链。三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做足做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文章,形成“文化 + 旅游 + 商业”三位一体的、融旅游景点、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文化产品交易、生态观光于一身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相得益彰。 

 (五)定向扶持重点中小企业上规模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低成本创业和发展。重点支持和培育市场前景好、成长性较强、有发展潜力、已进入全市产业园区尤其是各类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的中小企业,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促其加快成长,提升规模。

  (六)加强对“个转企业”工作的入库协调 

  当前,全市有一部分个体工商大户,无论是经营面积、从业人数,还是销售收入都已达到或超过企业的规模,但仍然选择继续留在个体工商户的阵营中,一是会影响个体户做大做强,二是会影响经济数据真实体现。建议加强宣传政府对企业在发展基金、银行贷款、土地征用、税费优惠等方面给予的扶持,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个体业主转企业的意愿和主动性,促进个体经营户转型升级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