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会展经济 龙头舞起来

21.08.2014  17:28

      8月14日7点40分,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市会展办秘书处负责人任元查看了灯杆道旗的发布数量和质量后,发出了一条微信:“第三届特博会宣传全面铺开,文博城灯杆道旗迎着朝阳升起!”微信还配发两张道旗图片,图片内容为“牵手特博会,相约天鹅城”“聚焦世界目光,展现特博魅力”的特博会宣传语和“第三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将于2014年11月8日至11月12日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举行”的公告语。       当日,距第三届特博会在我市开幕还有86天。       发展会展 优势明显       7月29日至3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在我市调研期间,考察了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叮嘱:“会展中心要打响品牌,形成声势,让参展商受益,以展养会、以会促展、展会互动,提高综合利用率。”       7月9日举行的第二十届旅游节暨投洽会总结表彰和第三届特博会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杨树平强调,坚持扩大开放不停步,借助节会平台,谋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借助特博会大平台,加强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的协调联动,让特博会成为推动三门峡经济更好转型发展的强引擎和助推器;抢抓金三角合作规划获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新的历史机遇,以办好“一节一会”为抓手和动力,推动“四大一高”战略深入实施,不断奏响三门峡经济转型发展的美好乐章。       8月4日,我市召开第三届特博会协调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海燕强调,我市各类会展数量不断增加、内容题材日趋丰富,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步伐、促进经贸交流合作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扎实推进筹备工作,确保特博会成为我市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       发展会展经济,三门峡的特点和优势明显:       其一,主导产业优势。我市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高新产业优势,尤其是黄金、铝工业、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培育自主品牌、加快会展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其二,资源禀赋优势。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对参展参会客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具有举办国内外各类大中型会议、展览的独特优势。       其三,区位政策优势。我市地处河南西部,有“3+1”区域经济政策叠加优势,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豫晋陕三省四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趋显现。       其四,基础配套优势。我市较为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为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市已形成了以铁路、公路、高铁、高速公路为主的三纵四横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酒店、餐饮等设施齐备,特别是市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将我市打造成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使我市具备了举办大型国际会展活动的承载能力。       其五,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年4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获批,标志着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我市实现会展经济的新突破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其六,丰富的办会经验。自1992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旅游节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届,旅游节也从当初的市级节会上升为国家级。多年的办会历程,为我市积累了丰富的办会经验和人才,促使我市各类会展如雨后春笋般相继举办,促使城市知名度与产业经济同步提升。       乘势起步 势头迅猛       近年来,我市强力实施“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市委、市政府把会展经济作为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国家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不仅建起了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市会展办,出台了会展发展意见、会展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       特博会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由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4个兄弟城市携手联办的“国字号”盛会。我市作为特博会的首办地和永久主办地,2012年11月举办的首届特博会就一鸣惊人:展出规模1.4万平方米,现场参观采购人数超过25万人次,达成贸易采购合同73.3亿元,签约27个经济合作项目,总金额243.9亿元。       2013年举办的第二届特博会不仅形成了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共同办会的新模式,会展的水平和层次也有了新提高:展出规模增加到3万平方米,5天内参观购物人数突破30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和泰国、韩国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732家参展企业,是从4100多家报名参展商中精挑出来的;采购商达到3245家,比首届特博会增长219%;达成贸易购销合同79亿元;签约经济合作项目69个,签约金额403.38亿元;拉动三门峡及周边地区住宿、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实现收入21亿元。       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了糖酒交易会、户外用品展、房展、服装展、年货会和精品车展等38场展会,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5个、市级26个,进场参观采购群众累计超过100万人次,现场零售额突破10亿元,合同交易额218亿元,签约经济合作项目156个,金额800亿元,带动三门峡及周边地区食宿、旅游、交通等三产服务业实现收入40亿元。       推动会展 不遗余力       自1992年起,我市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届国际黄河旅游节、两届特博会。在不断的坚持与创新中,这两大节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品位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实、群众参与性越来越强,已经成为我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在展示优势、树立形象、推动开放、发展旅游、繁荣经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3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会展办成立。此后,我市与陕西、浙江两家会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7月24日,第三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竖起了特博会倒计时牌。       7月底,我市发放首批会展业政府奖励资金,以此鼓励会展业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办展模式由政府主导的旅游节、特博会到年货会、糖酒交易会、车展、房交会等纯市场化运作的消费类展会转型,将政府办会转变为市场办会。会展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化运作水平不断提高,并进入创新机制、拓展空间、扩张规模、提升质量、突出品牌、规范发展的新时期。       会展经济 方兴未艾       市委书记杨树平在谈到会展经济时曾经指出:发展会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搞活经济惠民生。       目前,我市正围绕“特色”和“品牌”紧锣密鼓抓招展工作,努力提升特博会的含金量和美誉度。第三届特博会已获中商联和中商协批准,省政府相关审批工作正在进行中。与中商联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继续在我市举办,并计划组织全国知名工商企业家在豫晋陕三省四市进行商务调研活动。       为切实把会展业培育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我市已初步拟定《关于加快发展三门峡会展业的若干意见》,《意见》为我市2015~2020年会展业的发展制定了如下目标:       将会展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初步建成立足豫西、带动豫晋陕、辐射中西部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会展中心城市;年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20个以上;展会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综合经济效益年均增长5%;会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具备举办大型全国性、国际性会展活动的承载力;努力把旅游节和特博会打造成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和中西部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规划建设会展中心第二展馆等配套设施;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和五大主导产业,培育各类专业性展会,形成“一产业一品牌、一园区一平台”的会展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民俗风情类、户外运动类、汽车类和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性展会。       会展经济,已成为带动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方兴未艾的会展经济,不仅惠及我市及周边群众,架起了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合作交流、共享共赢的桥梁,更成为我市经济结构由资源型为主导向三产并举、多元化发展转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