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以项目建设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26.01.2015  11:43

      2014年,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围绕“黄河三门峡 美丽天鹅城”这一城市品牌,以旅游产业品质提升为目标,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三门峡旅游升级版,“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扎实推进“双十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围绕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双十工程”(十大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了天鹅湖、黄河公园、黄河丹峡、函谷关、高阳山温泉度假区等20个旅游建设项目。年初,市政府印发《2014年全市“大旅游”建设的意见》,并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旅游项目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2014年,全市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资金达到25.6亿元,较上年增长17.3%。其中,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成投资近3亿元,服务大厅主体工程已完工,第21届旅游节前将投入使用;高阳山温泉度假区完成投资3.46亿元,2.6万平方米的温泉中心室内区建成封顶,春节前试营业,温泉主题酒店主体即将封顶;黄河丹峡二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3.2亿,游客服务中心投入运营,韶山峡景区去年“十一”开业迎客,日接待量近5000人,赢得开门红;豫西大峡谷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宾馆改造、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优化升级工程,旅游景区接待能力大幅度提高,暑期旺季旅游漂流达到6000人次。       突出重点科学管理,项目建设增添新活力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统领重点项目。市旅游部门邀请专家编制《三门峡市旅游发展三年战略行动实施计划》和《三门峡市旅游推广营销规划方案》,绘制主城区旅游发展蓝图,使旅游产品开发更接近市场需求。同时,他们还邀请目前市场营运良好、资源禀赋相近的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人员、旅行商社负责人和我市城市规划、环保、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评审,为旅游企业开发建设把握方向,出谋划策。二是强化项目储备,积极争取资金。市旅游部门紧紧抓住上级加大对旅游产业扶持引导力度的机遇,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省服务业政策、投资导向和投资动态,结合三门峡实际,严格优选重点项目,进入全省旅游重点项目库;另一方面,强化项目策划包装,督促项目单位完善各项手续,超前储备旅游项目,有效提高了项目申报成功率。2014年,市旅游部门为全市5个重点旅游项目争取到国家和省旅游发展资金1510万元。三是扩大项目招商,积蓄发展后劲。利用第四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特博会等平台,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助推甘山森林养生乐园、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汉山旅游区、卢氏卧佛山等一批旅游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超过30亿元。       完善设施优化升级,项目建设喜结新硕果       2014年,旅游部门还把优化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促进景区提档升级作为工作重点,围绕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从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以及旅游安全、智慧旅游建设等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完善旅游道路标识系统。根据全市交通线路状况,合理布点、科学设计,在主城区及通往全市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主要国道、交叉路口等布设旅游交通标识牌220块,实现通往主要景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全覆盖。二是解决旅游小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黄河丹峡投资4050万元,完成通往景区的15.5公里道路的铺设和绿化;汉山投资1049万元,完成6.5公里道路的修建;豫西大峡谷投资2829.5万元,完成14公里进山道路扩建工程。三是优化旅游景区内部小交通。燕子山景区游步道采用的“弓”字形设计,台阶高度不超过20cm,宽度不少于30cm,以增加游客的舒适度。燕子山、黄河丹峡、娘娘山景区共投资2300多万元定制88台旅游中巴车、旅游环保车,满足了游客在景区乘坐小交通游览需求;黄河公园投资200万元购置了20辆观光电瓶车。       项目花开结硕果。2014年,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双龙湾成功跨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序列;黄河公园、燕子山等顺利通过省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初验;函谷关景区通过全省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验收;天鹅湖、虢国博物馆荣获省级文明旅游风景区称号。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16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8家。2014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375万人次,同比增长15.6%;旅游业总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14.8%,各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的三门峡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