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戏落幕丰收年里话丰收
A丰收遇雨天愁坏种植户
6月4日至6日,正值“三夏”麦收高峰期,全省出现大范围降水,平均降水量为20.4毫米,部分地区受灾。据河南省农业厅公布数据显示,全省累计小麦受灾面积63万亩,其中因风不同程度倒伏58万亩,受雹灾损坏5万亩。据了解,新乡受灾面积较大,主要发生在辉县、延津县、原阳县及新乡县。河南日报农村版·农资快递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厅了解到,全省累计小麦受灾面积不到种植面积的1%,整体上对全省夏粮生产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6月7日下午,天刚刚放晴,扶沟县张坞岗村的刘海良赶紧叫来收割机,抢收自己家里的3亩小麦。
这天下午,忙碌的不仅是刘海良一个人。经过一上午的日晒,麦田依旧很湿,刘海良一边用镰刀割去地头的小麦,一边“诉苦”说:“赖好机器能下地,得赶紧收。”这也是该村许多村民的想法。
收割机开足马力,在轰隆声中,吞进去麦穗,吐出来麦粒。地头的拖拉机、小三轮车旁,都是等待的村民。每当收割机要倒麦子时,周围的村民都会过来帮忙,村民说这不仅是以往麦收时养成的习惯,也用来加快收割机效率,好早点收割自己家的麦子。
看着麦子倒进拖拉机,刘海良一边扒拉着麦子一边说:“这两天下雨下得心里发慌,从来没遇见过这情况,其实这时候收割机下地会压实土地,对秋种不好,但压就压吧,听说明天还要下。”发动拖拉机,满载着收获的小麦,刘海良终于露出了笑容,一边跟村民大声说着,一边向家里开去。
就在刘海良开着拖拉机回家的时候,张坞岗的刘喜却笑不出来,他家的地在村东边,属于黏土地,收割机根本没法下地,而往年这个时候,麦收基本都结束了。11亩小麦,只能期待晴上两天,“明天机器也进不去,除非后天也是晴天才能收。”刘喜无奈地说。
B 阴雨天误事“麦客”北飞难
每年麦收时,总会有这样一群人开着农机辗转各地,他们可能来自北方各个省份(自治区),甘肃、宁夏居多。他们也常被称为“麦客”,两三人一台收割机,一般会几台机器搭伴,在麦收开始时,从湖北开始,沿着麦收的路线,从南向北,经过河南的南阳、漯河、许昌、开封、周口,转至新乡、安阳,随后出河南,进入山东、河北。
农机手就像候鸟,沿路收割小麦。农机手进入麦田,首先会测量麦田大小,与村民确认收割面积和价格,而后开始收割。机器开动,两人一组,昼夜不停,“人歇机器不停”,村民会送饭到地头。来自甘肃的农机手韩兴明,便是这群候鸟之一。
在湖北麦收时,韩兴明已经出来将近20天,每年的麦收,他会出来将近两个月,通过农村的麦收经纪人,提前确定沿途收割地点。提起阴雨天,他直言“耽误事儿呀”。对于农机手来说,时间意味着收入,只有不停开动机器,才会有收益。而连续两天的阴雨,让他和收割机只能“趴窝”。
韩兴明驾驶的是一台相对老旧的收割机,一天的作业量在120亩左右,每亩收费50元到70元不等。湖北、河南、山东、河北,两个月的时间,能够有近3万元的收入。“现在收割机太多了,收入明显没有以前高,我们也就赚个辛苦钱,最怕机器停下来,这已经被困两天了,不管是机器损坏还是阴雨天,都会影响割麦子。”韩兴明说。这里麦收结束后,韩兴明和他的收割机,将会开赴山东,他希望别在遇上阴雨天。
C秸秆要禁烧关键是“出路”
随麦收而来的,还有秸秆禁烧,由于焚烧秸秆污染环境,且易造成火灾,禁烧秸秆也成为“三夏”期间的工作重点。秸秆不能烧,要怎么解决,一直是“头疼事儿”。
堵不如疏,关键问题,是如何为秸秆找“出路”。河南省供销社在扶沟县建立的粮食综合产业园,利用先进的秸秆处理机械,将秸秆回收利用,制作成有机肥,再施入田间,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问题,也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地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6月7日,在扶沟县崔桥镇古城村,秸秆打捆机正在作业,据介绍,该款从国外进口的机械,能够高效率回收秸秆并打成捆状,日作业量可达到3000亩。收割机将小麦收获后,搂草机紧随其后将秸秆集中,打捆机随后将秸秆打成重达700余斤的捆装,装运至其他地方。
在作业现场,河南日报农村版·农资快递记者看到秸秆打捆机效率极快,作业后的麦田,秸秆被清理干净,方便秋种。据扶沟县粮食综合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解决秸秆问题,园区不仅采用了大型秸秆回收机械,还添置了生物有机肥加工机械,回收后的秸秆,将会与腐熟过的牛羊粪便等经过发酵等工序,制作成有机肥,返施入土地,不仅能够解决秸秆禁烧问题,还能够秸秆高效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