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河南数说“三农”

27.12.2016  18:40

      即将远去的2016,发生过许多故事。

      这一年,从没感觉到国际市场离河南“三农”这样近,美国的到岸玉米,使中国的大量玉米价低难销,让不少河南老农下决心改变一成不变的种植习惯;

      这一年,我省全年粮食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粮食产量十几“连增”的趋势虽遭中断,但人们对增产的追求,对土地和环境的认识,变得更加科学、理性;

      这一年,泛滥的雨水摧毁了豫北的大片庄稼,牵动了全省人民的神经;

      这一年,新经济组织、新农人、新业态,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大步推进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在很多地方留下了印痕……

      让我们循着数字的脉络,去回顾那些改革的故事、发展的瞬间,去品味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探寻“三农”光明灿烂的未来。

      1、1189亿斤

      全年粮食产量1189亿斤

      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为1189.32亿斤,比上年减产24.1亿斤,减产幅度为2.0%,我省全年粮食产量仍然保持在高位运行。

      粮食产量略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夏粮生产先后遭遇冬前低温寡照、赤霉病较常年偏重发生、收获期大范围持续降雨等多重灾害;秋粮生产中局部地区遇到了洪涝灾害、持续高温等不利天气影响。

      此外,我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优质花生面积,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产量略减,但我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高标准粮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建设高标准粮田5313万亩,已完成规划任务6369万亩的83.4%。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小麦机收率达到95%以上,玉米机播率达到91%,水稻直播,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省共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0233.28万亩,超过国家规定目标27万亩。(本报记者 刘红涛)

      2、130个

      130个机构颁发新不动产权证书

      10月26日,我省各地开始全面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了省政府“10月底前所有市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的要求。我省具有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资格的机构共有130家,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县。

      今年3月16日,许昌县发出我省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当天,省政府在许昌市召开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进会,要求今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市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2月底前完成登记资料移交和土地登记资料整理工作。所有市县全部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我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一部分,我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本报记者 高长岭)

      3、20万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

      2016年,我省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每年20万人,到2020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超过100万人。

      其中,农业部门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人社部门依托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扶贫部门依托“雨露计划”开展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部门引导涉农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促进毕业生积极返乡务农创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省1.2亿亩耕地中,已流转391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的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20万家,经营耕地面积1666万亩,其中农民合作社13.2万家,家庭农场2.96万家。新型职业农民将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生力军”、农村创新创业“主力军”、新农村建设“领头人”。(本报记者 刘红涛)

      4、18.4亿元

      首批宅基地复垦券拍卖18.4亿多元

      12月20日,我省首批宅基地复垦券拍卖会在郑州举行,6000多亩宅基地复垦券全部以每亩30万元封顶价拍出,总成交额18.4亿多元。宅基地复垦券是指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农村宅基地及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拆旧复垦为耕地,扣除自身安置用地后节余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宅基地复垦券在全省公开拍卖,是我省落实国家易地扶贫搬迁部署,用足用活国家土地政策,大力支持扶贫攻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宅基地复垦券公开拍卖使农民土地权益实现最大化,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为群众搬迁与脱贫提供更强大的资金保障;能够增强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自觉将搬迁后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精准到户,实现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本报记者 高长岭)

      5、8个县(市)

      8个试点县(市)发展优质小麦

      今年,我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四优四化”总体要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滑县、永城、延津、内黄、濮阳、浚县、淮滨、息县等8个县(市)列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市),在豫北发展强筋小麦,在豫南发展优质弱筋小麦。8个试点县(市)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230万亩,其中政府主导示范基地175万亩,已落实订单收购195万亩。

      为实现优质优价,通过与中储粮、加工企业紧密结合订单种植、收购,今年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超过420万亩,收购价高出普通小麦市场价10%~15%,每亩为农民增收100元~150元。

      今年我省优化秋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发展,调减玉米等供大于求的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加快经济作物、饲用作物的种植。今年全省玉米面积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扩大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青贮玉米面积由130万亩发展到200万亩,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本报记者 刘红涛)

      6、1800万人

      1800万人喝上丹江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通水后,我省加快水厂建设,工程供水范围日渐扩大,供水量与日俱增。

      按照工程规划,我省受水区覆盖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此外还包括省直管县(市)邓州市和滑县。今年12月,我省最后一个受水区周口市实现了通水,标志着规划中的受水区已全部通水,全省受益人口达到1800万人。

      河南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已向河南供水22亿多立方米,占全线供水量的约四成,有效破解了受水区的水资源困局,夯实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水利支撑,并且凸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本报记者 张海涛)

      7、110万人

      1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我省今年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努力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滑县两个国定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为此,我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省层层签下了脱贫攻坚军令状,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省、市、县都建立了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贫困乡、村、户制度,形成了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省委、省政府组成10个督导组,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4轮分片督导。如今全省合力攻坚的成效初步显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胜券在握,兰考、滑县也已经向省政府递交了摘帽申请报告。(本报记者 李运海)

      8、11个

      国家森林城市增加到11个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改善和保护居住环境是贴近民生、体贴民意之举,今年的亮点真不少。

      9月19日,焦作市、商丘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加上许昌、新乡、漯河、洛阳、三门峡、平顶山、济源、郑州及鹤壁,我省已有11个城市被授予这一“国字号”荣誉,在全国排名前列。国家森林城市强调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均能享受“创森”带来的绿色福利。时间回溯到年初,国家林业局批准河南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我省现在已经有28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含试点),百姓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秋季秸秆禁烧不能不提。为了不让烧秸秆影响到空气质量,我省也是拼了,不仅出动30多万人次在田间地头巡查,还推广“蓝天卫士”电子监控系统,人防、技防相结合,共同守护蓝天白云。着火点当然是大大减少,尤其是国庆长假,只发现1个火点,与2015年同期156个火点数相比,降幅达99.4%,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好转。(本报记者 陈慧)

      9、1+N

      “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出台

      今年我省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出台完善“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在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抓重点,解难点,制定了15个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目前已经出台了《河南省转移就业脱贫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和《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等5个办法,以及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计生等5个专项规划。按照这一“组合拳”,我省大力实施“转、扶、搬、保、救”,推动大批农村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路。(本报记者 李运海)

      10、43千公顷

      厄尔尼诺影响43千公顷受灾

      今年“三夏”期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让河南蒙灾,尤其是对农业的影响更为严重。

      早在今年4月份,中国气象局就预判,考虑到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今年的气候年景总体会偏差。降水情况严峻,会带来许多“挑战”。7月9日新乡出现了3小时250毫米的超级特大暴雨,6小时降雨量345.3毫米,创今年全国地级市之最。7月19日,安阳市遭遇强降雨。其中,林州市东岗雨量站6小时降雨量达423毫米。

      受强降雨影响,我省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灾情。据7月24日8时统计,我省共有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商丘、信阳、济源等7市、24个县、123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40.60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39千公顷,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23亿元。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防汛工作,统筹指挥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克难攻坚。今年汛期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各类水库防洪减灾效益达95亿元,夺取了防汛战役的全面胜利。(本报记者 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