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理 教有法 桃李满天下”—解读郑州市31、103中学“三三四”教学模式

22.05.2014  20:18

   中原网讯 (记者 郭在伟 实习记者 赵迪)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教育无定式是多数人的看法,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无可复制的情况与特点,以校为本的理念和特色课程的开设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对于这种情况,郑州市第31、103中学却有着不一样的解读。近几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契机之下,该学校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以构建“道德课堂”为目标,以“学案教学”为抓手,形成了“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四”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运作的?他为31、103中学带来怎样的成绩?它是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校园,拜访了贾惠芬校长和“三三四”教学模式的带头人朱鹏举老师。

  “”:严抓教学三部分

  贾校长向记者介绍,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的教学实施以及课后的教学评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相应的,第一个“”指的是为了学生,强调最合适的课前设计教学;突出学生,强调最高效的课中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强调最认可的课后评价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课堂变得井然清晰,老师也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教学顿时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开阔之感。但是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对老师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挑战。要想做到三个“”,也需要老师们具备“乘风破浪”的精神,抓好每一步。首先,“最适合”的课前设计就是要求老师在设计学案是必须研究学生,在“生本理念”和“唯学意识”的指导下,设计出“最适合”本班,本科,本课时的学案。不仅要找准教材,课标和学生心灵火花的撞击点,而且要找到引发撞击的方法,途径。如果说设计学案是在给学生搭建攀登知识的高峰的梯子,那么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梯子的坡度和每个横梁之间的跨度,以便搭建“最适合”的梯子,然而,也只有最适合的梯子,才能让学生走得更稳,走得更高。

  其次,“最高效”的课堂实施就是打造高效课堂,这就要求课堂上一定要有老师精心设计的,体现课表标要求,教材内涵和知识点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要有能够适合学生胃口,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灵感的情景设置和创新活动;有要有让学生体验,交流,特别是认知及个性展示的教学环节和方法途径;要有一种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的呈现。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句话: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最后,强调“最认可”的课后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通过师生座谈会,教师课后反思,学生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师生对学案教学的认可度。在充分征集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学案及实施流程,是学案教学最终走上“推广—修正—再推广—再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形成师生最认可的优质学案及高效课堂。这样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话:开拓的道路上不仅要往前行,更要回头看,及时修正,及时纠偏,才能确保直指目标,少走冤枉路。

  “”:狠抓课中实施三环节

  通过与贾校长和朱老师的谈话记者了解到了完整的教学三部分,在此基础上,朱老师着重强调了第二部分:即课中教学过程。他说道,课中教学实施的过程也需要老师积极做好三个环节:即学习目标,目标落实和目标检测。“三三四”模式中的第二个“”则是针对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更为深刻而具象的要求:学习目标要做到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目标落实的过程中要有明确具体又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目标检测时要得到科学规范简明高效的检测反馈。

  我们都知道人生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目标之后就要一步一步地逐个落实,直到目标得以最终实现。就此看来,教学实施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目标的引导不可或缺,目标的实施必不可少,目标的检测无可厚非,这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也需要老师付出最大的努力和持久的耐心。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