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魔性的微信5小时冲击10万+ 《郑州欢迎你》原创歌曲MV的48小时奇迹

13.12.2015  20:50

     中原网讯(记者 殷海涛) 5小时拿下10万+的阅读量,10个小时视频点击50万,省内各大新媒体平台纷纷转载,有留学生听哭了,毛子哥称内容太魔性……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条微信让郑州网友在这个上午疯狂转发?

    12月13日,中原网推送一条微信,题为“原创MV《郑州欢迎你》,专门唱给‘上合’总理们的歌!”这首歌是前一天在中原网演播室进行了录制,发布后很快创造了几个奇迹。我们也第一时间对中原网的策划团队及创作者陈朋、词作者宋志刚进行了采访。

郑州欢迎你》完整版

    一宗“”——传播速度之快

    传播速度之快,让很多人都没想到,该视频的创作者之一,中原网编导谢中原说,上午7点多将视频传上网络,2个小时视频点击量就达到了2万多。截止记者发稿时,原创歌曲MV《郑州欢迎你》正式推出10小时,在腾讯视频的总点击量已经达到了50万。

    中原网微信发布该MV后,到下午1点半,仅用5个小时该条微信的阅读量就达到了100000+,点赞数达到1028次,并且仍在快速增长。中原网副总编张锡磊曾预测这条微信有可能在下午3点阅读量达到10万,但万万没想到,“现实”比他预言的要到得早。

     二宗“”——影响力之广泛

    在微信朋友圈,一位在国外留学的郑州人李女士听了后,感慨的说:“中间的说唱部分刚听到的时候笑出了声,再往后却又湿了眼眶。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最熟悉不过的地方变得陌生,乡愁就是在生养你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我的郑州我的家,一定要越来越好啊。

    郑州原创音乐的代表性人物“毛子哥”史不凡,也在第一时间转发了这首歌曲,他说:“我家有棵大玉米,这个歌词太魔性了。

    此外,该MV很快被媒体公众号、微博达人转发。今日头条、河南交通广播、河南新闻广播、河南网信办微博等均进行了转发,网友纷纷点赞祝福。

     三宗“”——创作速度之快

    创作者陈朋告诉记者,他们在48小时内创作出了这个歌曲,在他的创作生涯里,这是一个奇迹。“当时时间很紧,我们就建了一个微信群,叫‘48小时的音乐奇迹’,激励我们最后碰撞出了这么一首歌。

    此外,这首歌曲的MV也是在24小时内完成拍摄和后期制作的。中原网副总编辛晓青说,考虑到14日参加上合的各国领导人抵达郑州后相关新闻会铺天盖地,我们的作品会被淹没,“再者正式活动前一天也是表达我们郑州人欢迎嘉宾的最好时机,所以给视频团队下死命令,必须一天做好,13日一早发布。”中原网视频编导谢中原说,12日演播室拍了一天的时间,随后连夜加班将这首MV赶制出来,直到13日凌晨2点还在集团领导的直接帮助下修改,终于赶在“上合会”召开的前一天,将这首充满欢乐与正能量的歌曲送到了网友身边。

拍摄花絮

拍摄花絮

     对话音乐人陈朋、词作者宋志刚

    记:《郑州欢迎你》借鉴了《北京欢迎你》的形式,但在作曲上完全是一种新的风格,为什么进行了新的尝试?

    陈:对,我们原计划是想翻唱,但我还是坚持原创音乐,不受制于原作品的格式,这样我们词的创作就没有那么多束缚了,就能加入很多想要的东西,比如郑州方言、郑州特色。

    记:这首歌的词写得很温暖,所有人都在为“上合”出一份力。

    陈: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就在想能不能更多的表现普通群众的参与感,为了上合会,各个部门都在参与,所以歌词中出现了绿化工人、环卫工、街道办等都在配合,这是郑州人真性情的一面。

    记:为什么想到要创作这样一首歌?

    陈:文以载道,我们音乐人就是“歌以言情”,用歌声来表达这份感情。“上合会”来到咱们郑州,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

    记:歌词中,尤其是rap段提到了许多郑州古今的元素,你对郑州很了解吗?

    宋:我本身是一个郑州人,“上合会”又是郑州本地发生的一件喜事,我觉得应该把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用歌词的方式记录下来。加上最近媒体都在回顾郑州的历史和发展,我发自内心的感到自豪,因此触动了我把这些元素写进歌词里的冲动。

    记:这段rap,是怎么构思出来的?

    陈:我在跟宋志刚老师沟通的时候,就想体现咱们的方言,我的思想是尽量本土化,让大家有亲切感和参与感。中间也加了一些旋律性的说唱作为辅助。其实,用郑州话说唱的那个小伙子不是郑州人,刚来郑州不久。

    宋:陈朋在给我提“本土化”这个建议,我一听觉得特别好,从凌晨2点开始改歌词,到4点改好发给他。时间太紧,我本担心会弄不了,没想到还是弄出来了。其实,把这些郑州元素写进去后,借助“上合会”的影响力,把咱郑州这么好的文化进行一次对外推广,很实际。

    记:想到这首歌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广泛传播吗?

    宋:我还真没想到这首歌会点击这么高,也是你(记者)给我说了我才知道,我的初衷是借鉴音乐创作的形式,记录推动郑州发展的大事件,表达我们的喜悦和对承办大型国际会议的信心。

    记:你来郑州几年了?你是职业歌手吗?

    陈:其实我也是一个郑漂,我老家是周口西华的,2004年来到郑州上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郑州。从今年下半年做完《郑州爱情故事》以后,就把生活的重心都移到音乐上了。前段刚做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会,现在在筹备个人的音乐专辑。

    记:评价一下你的团队吧?

    陈:有人问,你们做这个有什么利益吗?我说没有,我们都是费心费力的去做,消耗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自己花钱去贴补。这种状态不是钱能够支撑的,我们能够不眠不休的去熬夜,更多的还是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郑州这个城市的情感。

     附:参与这首歌的创作以及演唱的人员名单

    陈朋、宋志刚、唐显程、阿扁、利川、赵温暖、王芳、李萌、韦韦、王雪静、小亮以及视频制作者谢中原、陈玺,感谢他们!

编辑: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