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南省82万亩小麦试点新农险

28.02.2017  17:07

      去年3个县开展试点

      2月18日,新蔡县龙口镇范庄村的村民们在村委会门口排起了长队,原来是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原农险)的工作人员到村里收取小麦种植保险保费来了。村民们带着身份证和零钱排队依次交费,中原农险的工作人员认真登记着每一位投保农户的地块面积、地块信息和保费信息等,在冬日的暖阳下忙得不亦乐乎。而在新蔡县杨庄户乡,农户们在春节前就已早早完成了投保。

      这与过去普遍认为农民保险意识不强,参加农业保险积极性不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为何农户有如此高涨的投保积极性呢?这一切缘自农民利益能够得到保证。以新蔡县杨庄户乡为例,去年当地农户自交种植险保费9.44万元,受灾后投保农户收到了理赔款累计为49.14万元,投保农户损失得到了有效补偿。

      记者了解到,今年这些农户投保的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保险——小麦区域产量保险,去年新蔡县有超过19万亩小麦试点实施了区域产量保险,凭借“易定损、广覆盖、快赔付”的特点得到了投保农户的广泛好评,今年还要扩大至全县更多乡镇。

      据介绍,去年中原农险率先在我省的虞城、新蔡、邓州三个县(市)开展了小麦区域产量保险试点,其中虞城县15个乡镇,新蔡县4个乡镇,邓州市2个乡镇,共实现小麦承保面积82万多亩,最终有6个乡镇农户得到赔偿,总赔款额达740余万元。

      传统农险亟须升级

      自2007年河南省被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份以来,经过8年发展,全省农业保险覆盖面显著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农业保险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制约发展的问题。据介绍,目前传统产品不仅保障程度低,而且保险范围窄,对种子和农资质量风险、粮食品质风险、灾害引起的相关费用增加等农户日常较为敏感的风险均未列入赔偿范围。

      对于种植大户,目前已经有了专门为新型农业主体和专业种植大户开发的高保障种植险,深受规模种植户欢迎。但保费较高的高保障种植险并不适合广大小农户,小农户因其种植规模小、收益低,并不愿意支付高保费。

      面对这样的难题,中原农险种植业保险部创新应用处处长助理谢银旦介绍,根据目前传统农险产品开办中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农户种植风险特点,中原农险与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成立联合课题组,开展针对传统农户的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研发工作。目前以小麦保险为先导,研发完成了小麦区域产量保险产品。

      与传统农险有何不同

      创新的区域产量保险因其特色受到关注。谢银旦告诉记者,小麦区域产量保险在产品设计上有一些特点。

      首先,区域风险保障替代了个体风险保障。区域产量保险将针对农户个体的减产损失赔偿方式转变为区域减产损失赔偿方式:按乡镇常年小麦平均亩产水平的一定比例设定保险亩产标准,当乡镇小麦平均亩产低于保险亩产时,对该乡镇全体投保农户进行赔偿;如果乡镇平均亩产未低于标准亩产,但村亩产低于保险亩产的80%时,对该村全体投保农户进行赔偿。

      其次,一切险式保障,保障范围更全。目前传统产品不仅保障程度低,而且保险范围窄,发生大面积损失,区分保险灾害和非保险灾害赔偿责任时极易引起纠纷。区域产量保险引入了一切险式赔偿方式,对除弃种、管理不善等人为因素外的任何原因造成减产的损失都给予赔偿,同时增加灌溉费用补偿和粮食品质风险保障。

      农户最关心理赔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区域产量保险将区域产量下降作为理赔触发条件,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成立区域测产联合工作组,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并选点实测,测产结果公开透明,理赔直接明了。

      区域产量保险带来什么

      区域产量保险能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保险产品运营中的一些弊端,降低理赔环节人力成本。

      据了解,传统农险采用农户个体风险损失赔偿方式,但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无法做到对每一个投保地块进行直接定损理赔,以至于出现象征性赔付、平均赔付、任意赔付的问题;小麦区域产量保险将区域产量下降作为理赔触发条件,与投保区域的整体风险挂钩,保险公司无须确定投保农户的具体地块位置和个体的损失程度,极大地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承保理赔效率。同时由于区域风险的不确定性,虚假投保不会带来必然的理赔,消灭了虚假投保、虚假理赔的存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