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开启 仿制药产业格局将被重塑

12.04.2016  09:47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落实的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此次公布的292个基药品种,涉及上万个批文。一致性评价的开展也意味着,仿制药企业格局将被“重塑”。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让药企到了按日计算的节点,整改刻不容缓。一致性评价的实施,必将提升我国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关于一次性评价工作,早在2013年我国就开始了该项工作,而后关于器械审评审批方面的政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出台过多项措施。

  在华企商学院研究总监郑学浩看来,从国家一系列的动作来看,二次启动意味着势在必行,此次发布的意见,是执行细则的进一步补充。

  国产仿制药普遍质量不高

  据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于2008年组织过一次摸底抽查,抽查的结果却是让人吃惊。当时选择部分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比较,国产仿制药无一能达到合格标准。

  郑学浩表示,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但与庞大的制药企业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仿制药质量普遍不高。目前我国仿制药整体水平不高,准入门槛不高,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基础又比较薄弱,药品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有媒体报道称,大量国产仿制药粗制滥造、安全无效,行业毛利率不到10%。有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仿制药市场在过去十年发展迅猛,仿制药规模近5000亿元,有近5000家药企,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仿制药在处方量中占比达95%。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2-2006上半年,国内仿制药批件数量之巨大,2005年,超过1万种药品获批上市。而且,当时获批上市的药品到目前为止,依旧是市场上的主力军。

  大量的低水平仿制及其恶性低价竞争对于仿制药而言,最终只能是利润较低。有数据显示,我国仿制药行业平均毛利率只有5%-10%,而国际上仿制药平均毛利率为40%-60%。

  郑学浩认为,我国现行的仿制药质量标准主要看活性成分和外观、性状是否和原研药相符,而对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给药途径、剂量、使用条件和临床效果上的一致性标准“仍在探索”。

  有媒体报道称,美国药监局规定仿制药只能模仿原研药,而中国则允许模仿已上市的国产仿制药,导致生物利用度越仿越低,药品效果越仿越差。

  “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医药市场,在平衡专利药与仿制药方面虽不能说做得尽善尽美,但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只允许制药企业仿制原研药。规定只有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剂量、使用条件和生物等效性上和原研药一致,才是合格的仿制药。”郑学浩向记者介绍,我国仿制检测标准的目的不是“反应药品品质”,而是“为了让药品合格”。过低的仿制药检测标准、药品辅料无强制规范等原因,使占国产药多数的仿制药都不太靠谱,少数仿制药甚至都可以归于假药的范畴。

  中研普华研究员覃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仿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药效与原研药差距较多,其次是审评标准欠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导致仿制药与原研药药效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国内不少仿制药药企使用与原研药不同的辅料进行生产,这样药效大大地降低了。虽然这种药不致产生危害,但这样既耽误治疗时机,同时也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痛苦、病程,因而我国仿制药的质量标准确实亟待提升。

  覃崇表示,国家相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关注,2016年食药监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我国仿制药的发展环境。国家食药监总局在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同时,已在着手提升技术审评门槛,此举意让国内的仿制药向世界最高标准看齐,涉事仿制药企业将面临一定的升级压力。

  提高制药行业集中度和整体水平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一致性评价意见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郑学浩认为,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让药企到了按日计算的节点,整改刻不容缓。2018年年底甚至会成为一些药企的大限,会淘汰掉一大批基础较差、没研发能力的企业。一致性评价的实施,必将提升我国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但远不是仿制药强国,新政实施后,一些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有可能放弃再注册甚至放弃生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转型甚至关闭或被大企业兼并,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利好医药行业发展。”郑学浩说。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1622个品种中,除了免除临床试验的,需要自查核查的总数为1429个。但截至2016年1月12日,企业主动撤回高达1103个、未提交自查报告不予批准10个、意见不一致按撤回处理6个、核查不通过24个、评审不通过8个,撤回和不通过合计1151个,占自查核查总数的80%。

  郑学浩告诉记者,对于患者来说,有了安全有效,且便宜的国产仿制药,就不用再购买昂贵的药品。

  然而,对于患者是否能够购买到价格优惠的仿制药,外界则存在不同的声音。

  某药企董事长曾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企业未来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仅需要做BE、TE、体外溶出度试验,还要进行文号注册补充申请审批,这两方面都会增加成本,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另外,一致性评价的价格将在500万以上,再加上前期基础研究的成本,一个产品没有800万左右是出不来的,仿制药价格上涨会导致相比原研药的比较优势降低,不容易中标。

  尤其对于仿制药首仿而言,郑学浩表示,资金和时间风险都是极高的,通过广泛建立战略联盟及合作关系以降低风险将是药企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将通过与科研院所及跨国企业合作的方式,如技术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成立合资公司等,实现品种和模式升级。

  也有媒体表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助于CRO行业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CRO企业进入二级市场,在资本的助力下,行业即将进入密集并购整合期。CRO行业不但掌握研发端,还能掌握销售端,分享新药上市后的巨大收益成为必然。

  记者了解,目前像药明康德、华威医药、尚华医药、泰格医药等多家CRO企业承接企业一致性评价药学研究的业务订单。

  覃崇最后表示,新政策下,原研药厂家有望保持更长久的市场独占期,而一批生产能力、竞争能力弱的企业会被淘汰。未来三到五年的药企利润率会持续下降,生产和研发成本、运营成本都在上升,这些促进了现有仿制药的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提升和飞跃。将来,随着国产仿制药质量的提高,我国仿制药未必不能走出国门,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仿制药扳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