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央媒记者认为许昌是个好地方

15.06.2020  21:55

  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

  将许昌的生态之美传递给世界

  “看了许昌的中央公园、鹿鸣湖和清潩河水系,我感到非常震惊。北方的城市能够拥有这么优良的生态环境,难能可贵,说明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造福广大人民群众。”6月11日,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兴奋地说。

  史宝银说,中国日报一直十分关注许昌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聚焦许昌民营经济、农业发展、城市建设亮点和典型人物等,通过全媒体刊发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角度新颖的稿件,向全世界讲述了许昌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故事、好经验,有力提升了许昌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日报还专门对许昌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科长张巧红的事迹进行了重点报道。“2003年河南许昌市第一例非典病例由她调查,17年后新冠肺炎的第一例病例出现时仍是她冲锋在前,历经2003年非典、2008年手足口、2009年甲型流感、2013年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每次重大疫情出现,她都选择直面危险,正面迎击,十分让人佩服,体现了许昌人爱岗敬业的精神。”史宝银说。

  此次参加集中采访活动,史宝银表示,他对许昌的生态环境“大饱眼福”,也深切感受到许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要将所见所闻宣传出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许昌,也让许昌更快地走向世界。

   科技日报社地方记者部副主任滕继濮——

  践行发展为民理念加快“宜居之城”建设

  “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到许昌。很荣幸这次作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媒体报道团的一员,能够走近许昌、认识许昌。”6月11日,科技日报社地方记者部副主任滕继濮说。

  虽然没来过许昌,但滕继濮对这座城市早有耳闻。20世纪80年代,许昌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的1/10,曾被列为全国4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而今日的许昌,已经从一个缺水城市蝶变为“北方水城”,“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画卷让人沉醉。

  一路走、一路看,许昌在滕继濮心中留下了“水清景美人怡然”的印象。“许昌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通过兴水之利,解决缺水之痛、改善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福祉的做法和成效,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滕继濮说,采访期间,媒体报道团走村镇、进社区、串家门,无论是智慧书屋里安静阅读的读者,还是河畔晨跑的大爷大妈,都让他感受到了这座中原城市的发展温度。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许昌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共建共享,让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滕继濮说,这是一个城市永续发展的内生不竭动力,希望许昌循着这条发展路子,持续加快“宜居之城”建设,让许昌成为中原城市群中更加璀璨的明珠。

   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社长赵敏——

  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

  在曹魏古城,古色古香的亭榭楼阁、厚重的青石板路面、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无不展现汉魏风貌,彰显三国韵味;在花乡鄢陵,树绿花又红,芳草碧连天,远望近看都是盎然的绿意;在神垕古镇老街,一座座老建筑静静矗立,传承、记录着绵延不息的厚重文化……

  “许昌素有‘五都四乡’之称,是魏都、花都、钧都、烟都、药都,也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蜡梅文化之乡、钧瓷文化之乡、烟草文化之乡。”6月12日,谈及对许昌的印象,多次到许昌采访调研的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社长赵敏,对许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优势都非常熟悉,“在经济发展方面,许昌工业基础很好,产业特色鲜明,不仅有一系列传统工业优势,近年来还着力培育了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

  走进中央公园、鹿鸣湖公园、清潩河游园,感受许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到许昌市民之家、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智慧阅读空间,体会许昌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深入魏都区许继社区,聆听基层群众讲述小康生活……通过本次集中采访,赵敏对许昌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许昌城市优美、民风淳朴、社区和谐,老百姓的幸福都写在了他们脸上。”她说。

  “纵观近年来的发展,许昌既有对特色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创新创造的渴求与思考,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座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于一体的‘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赵敏告诉记者。

   工人日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余嘉熙——

  感受许昌魅力记录发展成果

  “许昌我来过多次,每次来都有新的惊喜。”6月12日一大早,工人日报社河南记者站站长余嘉熙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早晨的许昌”。照片里的许昌,树木苍翠、湖水清澈、荷花满池、街道整洁、游人休闲,引得众多好友纷纷点赞。

  许昌民营经济非常发达,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就业的90%以上。“对于以经济宣传为重点的《工人日报》来说,许昌无疑是一座新闻的富矿。”余嘉熙说,近几年,他曾多次深入我市厂矿车间,采写出了《许昌:高素质技工擦亮制造业品牌》《许昌为一线职工铺就星光大道》等一批高质量、有深度的稿件,向全国介绍了许昌在科技创新、弘扬工匠精神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以前采访,笔尖主要聚焦企业、工人。而此次集中采访,让我有机会认识全面的、高质量发展的许昌。”余嘉熙说,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这几年许昌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难能可贵的是,许昌的发展做到了人与城的和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中央公园、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许昌市民之家、科技广场智慧阅读空间……在两天的采访中,余嘉熙的足迹遍布于此,第一时间写出了《许昌有个15分钟“阅读圈”,家门可享受书香文化》《找工作、查社保,动动手指轻松办》《美丽城镇:从砖厂荒坑到生态之湖》《小病不出楼,就医走绿色通道》等散发泥土气息、带着露珠的稿件。

  感受许昌魅力,记录发展成果。“许昌,我以后还要常来!”余嘉熙说,许昌的实践证明,城市发展中注入的先进理念越多、荷载的文化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就越强。 (综合许昌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