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二十大精神 打造高质量网课——2022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一)

11.11.2022  21:17

编者按:坚守育人初心,共担战疫使命。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校教学队伍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河南省委、学校党委“能力作风建设年”要求,坚持早决策、重谋划,早部署、重实施,早培训、重效果,早运行、重保障,践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展示、高智慧协同,通过全心“备战”、用心“实战”、精心“应战”、暖心“助战”,多措并举推进线上教学,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教学主渠道,采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思政育人契机,涌现出一批优秀网络教学案例。为选树典型,展示网络教学成效和风采,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选编“2022年本科网络教学优秀风采集”,希望进一步引领我校网络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本期推出樊志琴、王小拥、王远辉、王彩红四位网络教学优秀教师,供全校教师学习、交流和借鉴。

2022 年网络教学优秀教师风采展(一)

编号

课程名称

姓名

学院

1

理论力学导论

樊志琴

理学院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王小拥

马克思主义学院

3

专业综合设计A

王远辉

粮油食品学院

4

电路与电子技术

王彩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樊志琴 ,理学院教授,物理学博士,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得者;《固体物理》课程2020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2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理论力学导论》课程2019年获批河南工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项目;2018-2019、2019-2020、2020-2021学年连续三年被直接认定“教学质量评价优秀”;2011-2019 年,“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称号活动举办九届,5次获奖。


教学感悟: 身教胜于言教,教学相长,潜移默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本学期承担课程: 理论力学导论

课程设计: 理论力学导论》课程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转变为线上教学。

1. 课程内容设计 。分块教学内容,重视章节联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来提升学习成果的高阶性、创新性;以我校在全国粮仓设计上的贡献为例(图1),将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图1我校设计的粮仓

2. 教学过程设计 。实行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线上闭环式教学。利用学习通上的《理论力学导论》在线课程、腾讯会议与樊老师QQ课程交流群等多个平台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保证教学效果。

课前 :上课通知、预告等发布在QQ群、学习通两个平台上,以免学生错过。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预习后做章节测验。

课中 :利用腾讯会议平台上课,上课过程利用录屏软件录制,课后上传学习通平台,供学生下载回放;上课前在学习通进行签到;上课过程中有提问有讨论,确保良好互动(图2),表现好者在学习通“课程积分”上有加分。


课后 :布置学习通平台作业,在QQ群进行答疑(图3)和讨论,巩固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平台联合运用保证全方位互动,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学习不公平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3. 考核评价设计 。利用学习通上的考核评价系统进行考核,包括作业、课堂互动、签到、课程音视频、章节测验等。

特色与创新

1. 多平台联合运用,保证全方位互动。 运用学习通平台,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和课前课中课后过程评价;运用腾讯会议可实现直播上课顺畅和互动交流;运用QQ群可实现通知提醒和全天性在线答疑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辅导和帮助,达成高阶目标。

2. 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理论力学导论》学习通平台是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改革项目,按MOOC的要求建设,已使用多年,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QQ课程群已存在多年,往届群成员可以辅导答疑交流。


王小拥,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郑州市宣讲团、中原区宣讲团、校宣讲团成员。


教学感悟: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导师,“大思政课”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桥梁。

本学期承担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本科生思政必修课的核心课,理论性强,联系实际的要求亦高。原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受疫情的影响,转为“优学院+腾讯会议”的网课方式。

1.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搭建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板块。理论教学采用教育部规定的统一课件,共十七讲,另有优学院平台的慕课资源。实践教学采取小组探究活动,设置六个研究方向。10月中旬郑州抗疫攻坚战如火如荼之际,本课程教学内容适时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增设宣讲二十大的专题,另一方面用教师本人的抗疫经历现身说法,以二十大精神激励封寝的学生,把抗疫的现场变成“大思政课”的讲堂。

2. 教学过程设计。 理论教学采取互动式,既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激发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师指导学生小组按照自主选题、开题汇报、成果汇报、论文写作四个步骤开展活动,通过探究体验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核评价设计。 考核采取“平时成绩+机考成绩”,注重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的综合统一。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小组探究活动,开题汇报、成果汇报、论文写作各占总成绩的20%。一班小组长组成的评委对另一班的汇报活动打分,老师对论文打分。机考着重考察理论知识,占总成绩的40%。

特色与创新:

1. 思政课教学与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密切结合。 党的二十大于10月16日开幕,10月17日的网课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内容解读》为题,在第一时间向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7日的网课又以《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 前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斗争》为题,深入宣讲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发扬斗争精神”,以激励学生赢得抗疫攻坚战的彻底胜利。

2. 网上教学与教师抗疫的亲身经历密切结合。 结合自己参加学校和学府欣园抗疫志愿服务经历,转化为网上云端的“大思政课”。针对学生在课堂反应因疫情封寝产生的负面情绪,王老师把朋友圈里学生的封寝萌宠折纸发到课程微信群,带动学生竞相加入“河南工业大学封寝之日手工创意制作比赛”中,积极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精神,发挥正能量。


1 封寝萌宠传能


王远辉 ,博士,副教授,粮油食品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专注于食品机械与食品工程领域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长教学质量奖”等奖项,主持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门。


教学感悟: 以心换心,诚待师生,敬畏讲台,不忘初心。

本学期承担课程: 专业综合设计A

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设计A》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课,受到疫情防控影响,由线下教学方式直接转变为线上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线上教学软件的优点,开展线上指导。

1. 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线上教学优势,依托专业基础课的线上资源,融合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设计软件的功能,提出高阶要求,培养学生的产品创新意识、工艺设计能力、软件应用技巧和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工程能力。


1 依托专业课线上教学资源

2. 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任务,采取分阶段、分类型教学,每日安排分项任务。讲授课程知识内容时,利用钉钉直播类似课堂教学情境;学生使用食品机械、工厂设计等课程的线上资源查询生产线设计的专业知识;评讲学生的设计时,使用腾讯会议的自由讨论、分享屏幕等功能,教师与学生充分讨论,评讲设计图,回答问题,开展小组协作。学生根据讨论建议,对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并在线上再进行讨论。经过不断修改和优化,使食品生产线工艺设计达到课程任务要求。指导设计的过程中,融合工程伦理、环境保护、工匠精神、创新意识、食品安全等思政元素,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2 突出“新工科”要求的课程思政融合

3. 考核评价设计。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设计任务全程开展过程性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跟踪评价学生在资料收集、工艺设计、参数计算、设备选型、车间设计、绘图等各个环节的表现。考核成绩由平时表现、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三个部分组成,体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多方面表现,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多元化多阶段的过程性评价

特色与创新:

1. 重建多元评价与过程性考核。 根据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任务,重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重新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和任务细节,细化评价指标,使过程性考核贯穿整个学习周期,全流程督促学生。

2. 改进教学模式与研究性教学。 根据线上教学规律和特点,重构专业综合设计课程任务,分解综合设计过程,结合并发挥不同教学软件的优点,提升线上学习体验。根据设计任务组建小组,采用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出生产线设计的高阶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研究性教学。

3. 探索课程特色与思政融合。 针对专业综合设计课程的特点,贯彻“新工科”建设要求,结合工程伦理和职业前景,挑选契合度高的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确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同时,结合防疫封控政策,引导学生积极适应防疫要求和线上学习。


王彩红, 讲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多次获河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建设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下)1门,参与完成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重点项目1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教学感悟: 用爱心对待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与学生共同进步!

本学期承担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由线下转到线上,课程团队开通线上教学平台、增加线上教学资源,满足线上教学需要,实现了教与学的互联互通。

1. 课程内容设计。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三个模块,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基础知识部分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课件、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环节完成;高阶性知识通过课堂讲解、主题讨论、实验验证等环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

2. 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执行大纲,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贯彻OBE教学理念,强化课堂设计。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观看学习通章节视频并记录学习问题;课中采用直播教学,课堂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案例设计强化知识掌握;课后通过完成作业及QQ群答疑等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科学思维。教学过程设计如图1所示,线上教学情况如图2所示。


3. 考核评价设计。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和引导。过程性考核占比30%,突出学生教学全程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如课堂表现、作业、实验准备、实验过程等,评价多元化;总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在考核电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核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评价细则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考核评价细则



特色与创新:

1. 融合多平台优势,助力学生学习。 采用学习通、QQ群、钉钉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元化学习路径,对学生的全部学习环节进行互动,有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建立质量闭环,强化持续改进。 通过学习通平台的统计数据,对学生自主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行过程监控和评价;根据课下学生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指导直播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3. 深化课程内容创新,夯实课程思政。 学生在掌握电路及电子系统设计相关知识后,可以不断提升计算机与电子技术、控制等多学科融合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出科技兴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