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接“容克投资计划” 中欧深度合作迈向新起点
7月3日,李克强总理圆满结束欧洲之行回到北京。总理此次欧洲之行的一大亮点就是促成“一带一路”与欧洲对接,其接入点是欧盟于2014年提出的“容克投资计划”。为何选择“容克投资计划”作为接入点?这次对接会为欧洲和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近日,本报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中国和欧洲双赢的选择
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质性启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和欧洲分别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和终点,两者的互联互通更是实现这一历史性宏大战略的关键一环。对于欧洲和中国来说,当前,“一带一路”通过与“容克投资计划”的对接实现与欧洲的互联互通,是最为合适的机会。这是双方双赢的选择。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表示,对中国来说,对接成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欧盟及其成员国法律和规则,毕竟“合规则”是中国企业打开欧洲市场大门的第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义桅认为,从欧洲角度分析,两者的对接也符合“容克投资计划”提振欧洲经济的初衷。债务危机之后的欧洲掀起了“再工业化”浪潮,依靠实体经济振兴和发展经济。但欧洲“再工业化”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开拓第三方市场。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表现出将欧洲等发达地区核心技术市场化的强大能力。因此,与中国的对接利于欧洲开拓第三方市场,进而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容克投资计划”的预期目标。
带来实在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计划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为主要内容,旨在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联通网络。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的“容克投资计划”旨在重振欧洲经济,涵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宽带网建设等领域,也是全方位、多领域的立体计划。
两个计划对接对于中欧来说都是新的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新分析道,“第一,‘容克投资计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而欧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部分是欧洲南部国家,南欧国家是中国陆上通往欧洲的必经之地。如果欧洲南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所更新,对于今后的物流、贸易都会提供便利。第二,如果中国能够直接参与到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当中,也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些新的发展机遇。第三,李克强总理在这次访欧中也提到了国际产能合作。中欧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中已经有了比较密切的交流,在新的倡议下,尤其是在新的国际产能合作的提议下,中欧双方在产业链方面的合作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王义桅认为,如果对接成功,将会给中国带来如下发展机遇:一是带动中国制造设备走出去;二是拉动基础设施项目的大规模投资,例如波兰的公路调整,赫尔辛基机场的改造;三是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四是带动劳务输出,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群的发展。对于欧洲来说,则可以增加就业,为其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资金,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携手之路任重道远
“一带一路”战略是让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重要一环,而“容克投资计划”则是让欧洲重新振兴的宝贵机会,两者的对接必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不过,要实现两个庞大战略计划的对接并不容易,两者的携手之路任重道远。
具体来说,查道炯认为,实现“一带一路”与“容克投资计划”对接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中方对“容克投资计划”是否已经做到了全面了解。中方企业未来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如是否充分了解欧盟的法规、合作节奏和对方的需求等。“相关人士必须认识到欧盟有自己的规章,要充分了解具体的行业、技术和项目,做到细致地了解对方。”
陈新认为,双方当前只有合作提议,如何真正落实,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毕竟中国和欧洲法律体系不一样。相应的规则、法律、规定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一个不断熟悉和深入了解的过程。另外如何挑选项目进行实施,也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去做。最初的项目最好不需要非常巨大的投资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