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人肉提款机"将启程 说不定你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春节你准备怎么过?和往年一样,阖家团圆吃吃喝喝?还是赶个时髦,带着一家老小出国旅游,在异域风情里迎接新年?反正小侨发现,身边不少朋友都选择了第二种。
近几年来,出国过春节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追捧。在海外有亲友的自不必说,免费导游、免费住宿、免费司机的好处简直数不过来;没有熟人也不要紧,只要能省去天天走亲戚的疲劳,避开七大姑八大姨的“夺命连环问”,去哪里都是极好的。
不过,就在你因为免去了这些麻烦而暗爽时,有些人却比你更开心:
“一大波 ‘人肉提款机’又来啦,各位同行请暂时放下竞争,一致对外;中心思想一个字,‘宰’!”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宰”不到
场景一:韩国餐厅吃烤肉,一进门却被问“是中国人吗?”实话实说后拿到一份菜单,打开就受到惊吓:价格足足比一般餐厅贵出一倍!来都来了尝尝吧,味道竟还不咋地。询问朋友才知道,菜单是针对中国人特制的……
场景二:米兰大教堂景色真好,蓝天白云鸽子围绕,还有好心人贴心递上粟米,心情实在好到爆!谁知转身就被大汉包围,一句话让我震惊:粟米付费,一粒一欧!想起刚刚手里那一大把,心凉了……
场景三:越南椰子真新鲜,街边小贩够热情……等等,我还没问价呢,你怎么就切开了?而且一个椰子要价十万(越南盾,合30元人民币)?正常才两万,切开不能退,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椰霸”啊!
游客那么多,为啥专“宰”我?
按理说,大家都是游客,为何倒霉的不是欧美人?
首先要澄清的是,西方游客也不乏“挨宰”的经历,只是由于媒体的地域属性,大家很少了解而已。
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游客身上确实有着一些“招宰”特质,使其更容易成为一些不良商家痛宰的对象。
中国有个成语,叫“穷家富路”,意思是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如果再进一步解释,那就是无论家境如何,在外都要大方些,该花的一定要花,别亏待了自己。
于是乎,中国游客成为了全球旅游消费能力首屈一指的群体,加之有些人的旅行经验不丰富,对于汇率、物价等细节也不甚留意,无形中就给自己贴上了“人傻钱多”的标签。
曾经有位朋友,在泰国一出手就给了300泰铢小费,这可是五六十元人民币,而且当时的行情是20-50泰铢就可以了。不少同行的游客也纷纷效仿,生怕给少了被认为小气,结果几年之后,当地小费的标准猛涨,引来一些其他国家游客的抱怨。在这个例子中,除了缺乏经验,中国人“爱面子”的特点也难逃推波助澜之嫌。
除了面子和经验,中国游客喜欢用钱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害怕惹事。在东南亚及非洲部分国家,过关时索取小费的行为,就几乎是中国游客“养”出来的习惯。很多旅行社会主动告知游客,在过关时适当给一些小费,以方便通关;这实际上是旅行社怕惹事,却让更怕惹事的中国游客来买单。
出境游如何不被“宰”?
这次,我们暂且不说境外商家的问题,毕竟并非每个国家的餐馆老板都对外国游客区别对待。小侨更希望大家能够从改变自己做起,只要自己没“缝”,还怕苍蝇作甚?
不贪小便宜
免费拍照、免费导游、免费试吃……天下哪有那么多免费的好事,而恰恰又都让你赶上了?我们不能抹杀世间的善意,也并不否认好心人的存在,但对于人生地不熟的你来说,还是多留个心眼比较好。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那些所谓的“低价旅行团”。
提前做功课
当地用什么货币、兑人民币的汇率如何,常见商品的物价情况,热门景点的门票费用……这些基本情况,在很多旅游攻略网站上都能查到;稍微花点心思,就可能帮你省去不少麻烦。
学一点语言
语言障碍是中国游客的通病。对这一点有人不以为然,“导游不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实际上,在很多“挨宰”的案例中,导游反而是幕后黑手之一;住宿费、交通费、景点门票、餐饮支出,一些无良导游往往会和当地服务商暗中勾结、私自提价,然后再从中赚取回扣。自己不懂语言,导游还是“内鬼”,想不挨宰,难!
遇事别怕事
出门在外,谁都不想惹事,但有时候事情却偏偏主动找上你。既然躲不开,索性勇敢面对,据理力争。在很多情况下,提出无理要求的一方其实比你更心虚,正是因为你的软弱,他们才有了狐假虎威的依仗。
比如上面提到的海关人员索取小费的行为,在大多数国家被明确列入“索贿”范畴。之前也曾有中国游客在柬埔寨海关被索取小费,但他却坚定拒绝,并找到海关高层反映情况。结果是,这名涉事的海关人员在24小时内就被撤销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