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引发的“革命”

20.02.2017  21:37

      一个苹果,正掀起一场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一个苹果,也正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幸福同频共振!在豫西山区的洛宁县,一场以苹果产业“二次革命”为代表的农业变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工厂化生产、主题公园建设、金果小镇创建……苹果已不单单是一个农业门类存在,而是撬动农业发展的杠杆:省长陈润儿在洛宁县调研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时,鼓励企业统筹周边产业资源,加强技术推广运用,努力打造豫西地区规模苹果产业带,让更多农民从苹果产业发展和辐射带动中受益。

      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在洛宁县调研时指出,要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培育农民”的模式,不断拉长苹果产业链条,搞好“金果脱贫”工程。今年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洛宁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着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宁篇章。

      工厂化生产苹果产业迎来“二次革命”

      2月12日,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远处山阴面未消的积雪,与近处覆盖着地膜成行成排的苹果树,在阳光下组成一道别样的光影。

      在洛宁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一派忙碌景象:拖拉机在宽阔的果树行距间往来穿梭,苹果技术员们手持剪刀正给苹果剪枝。

      主抓农业的洛宁县副县长李杰说,洛宁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之乡,上戈镇更是洛宁苹果的优产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对种苹果来说得天独厚,是林果界公认的最佳林果适生区。

      然而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上戈苹果产业也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压力,一方面果树需要更新换代,原有种植模式相对落后,种植户年龄偏大,劳动力素质不高,一方面苹果品质虽好但在规模、营销模式和品牌打造上还欠一些火候,苹果产业的带动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海升集团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的。

      今年是海升集团入驻洛宁的第四个年头,三年多来它以有机苹果种植为核心,采用矮化密植种植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苹果种植模式,从根本上实现苹果种植的规模化、机械化,被当地人称之为苹果种植的“工厂”。

      “谈及海升的创新,首推水肥一体化。”洛宁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东锋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通过管道系统,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果树。这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可以节约3/4的用水量,每亩地每年能节约成本400元左右。

      海升采用的“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在“疏花、疏果、打药、施肥”等果树作物环节实现全机械化作业,在采收环节可实现部分机械化代替,在剪枝环节则可大幅降低剪枝作业量。以犁地农机为例,则可以通过GPS定位技术,实现记忆性犁地作业。

      这让“老苹果人”也耳目一新。“以前一个人能管两亩果园就不错了,现在一个人能管个百儿八十亩。”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党支部书记、“老苹果人”张应周说,老果园一亩地种30多棵,海升的果园一亩地能种200多棵;盛果期老果园一棵树能产三五百斤苹果,新技术能产50到80斤,算下来一亩地盛果期新技术产量是老技术的数倍,且与老技术相比,新技术挂过早,进入盛果期早,正因为此包括他在内在果树更新中都采用了新技术。

      经过三年发展,洛宁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果树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同时带动周边种植面积达到8200亩。

      上戈镇镇长孟海江说,该镇一共有四万余亩苹果树,新技术种植面积已达到了三分之一,苹果工厂正改变着这里的一切。

      绿色有机,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

      今年58岁的洛宁县马店镇关庙村人李应贤,曾用15年时间改良了沙梨金珠果,被称为“沙梨王”,而受苹果新技术的启发,他今年种了200亩矮砧密植沙梨,用于提升沙梨的品质和口感风味,适应市场的需求。

      洛宁县委书记张献宇说,现代农业抓有机,有机农业是农业生产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神的具体体现,洛宁农业发展就是要以绿色有机理念为引领,以发展有机苹果为突破口,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全省重要的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和有机农业之乡,进而满足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洛阳市委、市政府“565”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洛宁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有机农业打造“中部绿洲”的实施意见》,重点建设林果、粮食、菌蔬、中药材、畜禽五大有机农业,并以“中部绿洲”大品牌为引领,培育洛宁苹果、金珠沙梨、核桃、杂粮等九个区域公共品牌,提高有机农业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

      西山底乡孙洞村昔日的河川滩地,如今是洛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所在。2月13日,进入这片5000余亩已有20余家企业入住的科技园区,水泥道路纵横交错,牛羊叫声此起彼伏,鱼塘、鸭舍、大棚、沼气站一应俱全,园区里分片种植着树莓、猕猴桃、葡萄、沙梨、杜仲等植物和药材。

      “这里的生产全部按照有机标准进行。”洛宁县农业局局长王校峰说,县里正在这里建设有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今后将开展土壤肥力有机质提升、循环利用、产品溯源和全程机械化等多项农业服务。

      位于兴华镇的河南景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春节前栽种的食用菌褐蘑菇刚露出了菌丝。“生产用的原料基本是废弃的秸秆和鸡粪,生产后的废料又变成了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种菜种粮。”该公司负责人岳浩然说,他们建了19个生产车间,一个车间生产一次大约需要40吨秸秆,一年循环生产7次,全部下来需要5000余吨秸秆,几乎消耗了周边数个乡镇的秸秆。

      位于马店镇白云峰上,占地480亩的16兆瓦林光互补太阳能项目,不仅实现并网发电,还通过太阳能板下种牡丹的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成为特色高效农业的又一典范。

      “金果小镇”,助推脱贫攻坚

      洛宁地处深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98个贫困村3.8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主任唐仁健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目标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与否,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

      建设豫西沟域经济示范区,是洛阳市确定的九大体系60个重大专项之一。今年洛阳将重点培育建设12个沟域经济示范区,其中上戈镇的豫西苹果谷就是其中之一,而金果小镇就位于豫西苹果谷。

      “洛宁苹果也正由一个苹果向苹果小镇转型。”洛宁县县长周东柯说,洛宁县发挥全国无公害果品基地县的优势,把苹果、金珠沙梨、核桃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金果扶贫”项目,加快以果富民步伐。

      目前,洛宁正在依托海升果园,以庙洼村为核心,打造一个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以苹果文化为主题,集乡村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健身、文化科普于一体的金果小镇。探索产业+旅游的农旅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近些年通过搞苹果采摘节,为苹果销售带来了人气和销路。然而由于没有吃的地方、住的地方、玩的地方,很难留住游客,也就很难留住更多的效益。”上戈镇党委书记田卫杰说,通过金果小镇建设,游客不仅可以来上戈采摘苹果,还可以住到公园里,出来是果园,还有风景看,更能逛逛特色街,这就等于拉伸了苹果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就业机会,将为群众致富带来新的机遇。

      46岁的段献忠,是上戈镇998户贫困户之一。“我过去在镇上苹果庄园打工,一年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还学到不少种植技术。现在政府帮助我种了6亩苹果,今年就能挂果,脱贫没问题。”他充满信心地说。

      据介绍,去年洛宁县财政投入2839万元,对发展苹果、金珠沙梨种植的农户每亩分别给予600元、300元的政策资金扶持,通过种植水果、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达36万亩,另据县扶贫办介绍,2016年,全县新发展苹果1万亩、金珠沙梨8000亩,可带动815个贫困户2906人脱贫。

      去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与洛宁县签约1亿元,支持上戈镇金果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规划中的金果大道、桥梁工程、民宿酒店等多个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建设金果小镇,有利于洛宁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增加群众收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张献宇表示。

      从一花独放到满园春色,从一个苹果到“金果小镇”,洛宁苹果产业发生的变革,正深刻影响着洛宁人的生活!洛宁在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道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