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兴产业(热点关注)

18.12.2014  14:07

      12月19日,中国林学会将在广西北海举办林下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将成立林下经济分会。在研讨会即将举办之际,《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幸良。

  其实早就有以林下经济为话题采访陈幸良的想法。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上,记者听了陈幸良所作的《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与前景分析》的学术报告。觉得报告不仅对林下经济发展有深入的理论探讨,同时总结了诸多林下经济的成功模式,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林下经济发展思路。

  作为林学会的秘书长,陈幸良为何对林下经济领域有如此深的涉足?中国林学会又为何如此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在与陈幸良的交谈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陈幸良首先介绍了中国林学会举办林下经济研讨会的初衷:在深化林业改革与发展中,林学会必须加快提升能力,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服务林业的中心工作,学会姓“”,选准服务中心工作的主题,搭建好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的繁荣与科技进步,这应当是中国林学会的核心工作。

  陈幸良说,当今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学会的功能和作用,拥有世界知名学会的国家,一般都是科技发达国家。例如,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1660年,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我们现在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挥学会的功能,发挥学会在推动科技创新、学科融合发展、协同创新中的作用。中国林学会是中国林学领域的最高学会,在林业科技创新中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要多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多学科交叉的平台。

  他说,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崛起的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引发了科技工作者和各方关注。因此,加强林下经济的学术研究、加快推进林下经济的多学科交流应该是中国林学会关注的热点与工作重点。

  作为中国林科院研究员的陈幸良,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他的学术研究方向主要为林业经济理论与生态环境经济,近年来出版了多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而林下经济是他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研究方向,自2008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陈幸良向记者介绍,林下经济是我国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大规模推进生态工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应运而生的。目前,国外并没有“林下经济”这个概念,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林业、农林复合系统、多功能林业、非木质林产品、社会林业和生态林业等其他概念。国内对林下经济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且描述性和规范性的研究成果占了绝大多数,而实证和定量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然而,学术上的单薄并不等于我国没有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相反,我国发展林下经济有着独特优势。我国气候带丰富多样,物种资源繁多,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农耕历史悠久,是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因此,我国有着生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发展林下经济有着深厚的资源基础与巨大的发展空间。

  陈幸良认为,发展林下经济,本质上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转变为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合理、可持续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寻求林下经济的最佳经营发展模式,陈幸良进行了大量调查工作,如对湖北长阳县的林药模式、湖南靖州县的林菌模式、江苏泗阳的杨农复合经营模式等进行了生态结构与效益的调查与分析。在林下经济诸多发展模式中,陈幸良看好林药模式下中药材仿野生种植。他认为,随着野生中药材资源逐渐枯竭,精耕细作种植的中药材品性难以满足用药的需求,林药模式下的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是对中药材药性的最大保障。陈幸良还在湖北省长阳县开展了林药模式下中药材仿野生状态生长的试验。

  陈幸良说,随着林业改革发展的深入,林下经济的开发、研究、推广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然而,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成熟合理的模式,一些地方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甚至一些地方也有唱歪经、走弯路的现象,如过度利用林地、破坏林木资源等等。如何充分利用好林地资源,挖掘出林地的最大效益,这其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陈幸良告诉记者,正是为了加强林下经济的学术交流,深化林下经济的理论研究,推广林下经济的典型模式和经验,中国林学会选择林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广西北海召开学术研讨会,并经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学会决定成立林下经济分会。开展林下经济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推广林下经济科学技术与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智库”优势,开展林下经济咨询服务;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这些都是林下经济分会今后要尽力而为的事。

  “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开展农林立体复合经营的新型经济模式。”这是陈幸良对“林下经济”的定义。陈幸良认为,林下经济不仅只有林业,还应该涵盖农业、水利、气象、渔业等等行业与部门,理论上应是多学科融合交叉,受多学科指导,农业、林业和牧业、渔业间应形成产业互补,农林生产的各种经验技术都可以移植到这个复合系统中来。由此说来,林下经济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应该是一个兼容的大产业。因此,发展林下经济应当有开放的观点、包容的态度。正是出于这种认识,林下经济分会将由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组成。

  林下经济能不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学科?陈幸良认为完全可能。他说,森林是一个绿色宝库,其中任何一个物种都可以成为一个大产业。就森林内的一株植物而言,我们以往关注的是它的木质部分的直接利用,即木材,但从非木质资源的概念(林下经济)来看,如果认为非木质资源的产品都是林下经济的范畴,那么这株植物的全株利用、组成森林的景观利用,以及林内依附它生长的多种高低等生物的利用等,其对人类的经济贡献和福利则是无限量的。总之,林下经济发展要建立新理论,开创新体系,这也是这次研讨会探讨的重要内容。

  “我非常看好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中国林学会在推进林下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应该大有可为,我们将努力为林下经济学术研究搭建平台,积极占领林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陈幸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