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杏产业带民走上幸福路
然而,新安县介庄村的丰收却显得与众不同,村民收获的不光有麦子,更多的是大黄杏。1200多人的山村,1500多亩杏林,金黄色的杏子已成为村子的金色名片。这个村素有“山区都市”、“杏福村”之称。
介庄村坐落在距新安县城以北65公里的万山湖畔,山高谷深,土地贫瘠。20世纪90年代初,该村群众温饱都成问题,住土窑洞、茅草房,是有名的贫困村。
1992年,不服输的介庄人将目光瞄准了有着500年种植历史的角岭大黄杏。特殊的地形地貌,黄河水滋养,昼夜温差大,成就了大杏“个大,肉厚,色味美,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村民们发现“长”在石头缝里的黄杏,拿到集市上去卖,竟然成了抢手货,纷纷开始改种杏树。60多岁的付光新种了将近二十年黄杏,凭着7亩杏树,供养着一双儿女读完高中上大学,结婚生子,如今在县城还买了房。今年,他估算收入超过3万元。
像付光新一样,在介庄家家户户都有杏子,少则三五亩,多则十几亩二十多亩。
到2007年,该村杏树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规模和品牌效应日渐显现,村子注册了“介庄大黄杏”商标。腰包鼓起了的介庄人开始用双手建设家园,率先在全乡建设了农村集贸市场,实现户户通水泥路、通电话、通闭路电视,修建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组建腰鼓队和秧歌队。
2011年,介庄社区工程开始实施,挖山填沟,平地起楼,3年时间共建成8幢楼房、200余套住宅,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池、垃圾填埋场、文化长廊,新建幼儿园一所。近年来,社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提升,达到了“地绿、水净、路硬、居佳、景美”要求,被评为洛阳市美好乡村示范村。
一业旺,百业兴。在黄杏产业的带动下,村子流转土地460亩,荒山2800余亩,引进3家生态农业企业,高标准建设了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百果园3个,村民照看自家杏园的同时还能到百果园当“产业工人”。
据估算,今年介庄的大杏收入将突破33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卫云的心里早就做好了一本“杏福账”,为解决大杏成熟集中,不易保存和运输难题,防止“果贱伤农”事件发生,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同时,村子将筹资建造冷库,引进深加工生产线,制作杏脯、杏汁、杏罐头等,提高黄杏附加值;发掘黄河文化和历史传说,发展农家乐、乡村游,让群众真正走上一条生态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