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出征
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奔赴四川麦区。 冯小敏摄
又到一年麦黄时。5月12日上午,在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丰宇禾农机合作社,50余名“现代麦客”驾驶着17台小麦收获机,在2辆跨区作业服务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四川进发,这是武陟县今年三夏第一支外出的跨区作业服务队。
在现场,记者看到,每辆“出征”的作业车上都放有一个“跨区作业证”。农机手刘延虎告诉记者,这是县里发给他们的“绿卡”,有了这张作业证,一路上的过路过桥费全免了不说,还能享受农机部门提供的维修、配件、油料和作业市场方面的信息服务。
刘延虎今年才24岁,但他外出跨区作业已有四年。“南至广东,北到黑龙江,大半个中国都去过了。”刘延虎说,吃苦受累他都不怕,就怕到一个地方后东奔西走,零散收割拉活儿难。不过从去年开始,县农机部门引导合作社与各地签订的“订单协议”,让他吃了颗“定心丸”。
“在县农机部门的帮助下,我们专门外出做了考察,跨区作业的作业时间、作业价格、服务内容提前都签订了合同,还设计了跨区作业路线图。今年外出第一站是四川绵阳,那里有1万多亩小麦等着我们呢。”丰宇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新年说,整条路线下来,每一站都有订单协议作保障。他们两天就能到目的地,到达后,还有当地农机部门安排的“领车人”做向导,“麦客”们只需安心做好麦收作业就行了。
刘新年还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农机跨区作业队伍里,有个非常出色的车组,他们就是连续多年参加“南征北战”跨区作业的刘保方夫妇。
现年45岁的刘保方和妻子李小娇参加跨区作业7年了,由于操作技术好,熟练程度高,在客户中口碑很好。“俺每年都跟着掌柜的出去,加上今年,已经是第8个年头了。别看俺是女的,一样能吃苦,干活儿一样不比男的差,量地、收钱、打油、买饭全是俺的事儿,老公和雇的司机只管开车就行了。加上今年农机局又是给我们做培训,又是提供免费机械维修,24小时发布信息服务,现在外出作业省心多了。”李小娇快人快语。
武陟县农机局局长周玉久告诉记者,三夏跨区作业服务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进入3月份以来,农机局就组织农技人员对上阵机具,特别是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逐台检修、保养和调试,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手进行培训。还利用农业部“跨区作业直通车”信息平台等渠道,开展了信息供求服务,协调帮助作业队搞好需求对接。
今年该县预计有2000台联合收割机在三夏期间进行外出跨区作业,主要作业地点是四川、湖北、豫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地,作业时间在一个月以上,每台机车收入预计可达4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