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违约频发敲警钟 亟待建立市场化违约机制

10.05.2016  10:27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信用债违约体量较小,出现流动性危机可能性不大

  ·本报记者包兴安

  长期以来,相对于股市和汇市,债市以稳定、低风险著称,违约事件极其罕见。但是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不断。从产业债到城投债,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均出现违约风险。

  进入2016年,债市违约事件的增多越来越引人关注。4月7日,中煤集团子公司中煤华昱称,2015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5华昱CP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经构成实质违约,这成为煤炭行业首例违约的企业债,央企信用债违约第一例。这期债券原计划4月6日到期,发行规模6亿元。不过到4月12日,中煤华昱又发布公告称,已经通过多重渠道筹措资金,确定4月13日足额偿还本息。

  4月11日,中国铁物因经营困难,在银行间债市进行特别风险提示,并按有关方面要求暂停了168亿元债券交易,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国资委高度重视,近期组织对106家中央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进行全面摸底,对即将到期的债券逐笔进行风险排查。截至3月底,共有82家中央企业发行债券余额4.05万亿元,4家央企违约金额达84亿元。

  此外,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4日公告称,由于公司经营困难,无法按时、足额筹集资金用于付“2011年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11蒙奈伦”)的应付利息及回售款项,构成对本期债券的实质违约。

  紧随其后,5月5日,东北特钢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资金流极度紧张,5月5日到期、发行规模7亿元的15东特钢CP002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在此之前东北特钢已经连续发生三次企业债违约。

  分析人士表示,从行业分布上来看,产能过剩行业仍是信用风险事件多发地带,另外企业管理层决策不合理、治理问题也将成为信用债违约的主要促发因素。目前来看,信用债市场违约率并不算很高,未来违约率可能有不断上升,所涉及的企业主体类型也不再仅限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央企以及部分地方国企或也将出现类似风险。不过,目前信用债违约的体量较小,出现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华创债券团队表示,恢复信用债市场平衡,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通过外部政府介入增强市场信心,二是通过市场内部供需机制抬升信用利差,重建市场吸引力。但目前政府只要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对于部分企业违约采取了较为容忍的态度;而信用债利差相较于风险发生的频繁程度和对投资组合的影响程度依然较低。

  分析人士认为,对企业债违约不必过度惊慌。刚性兑付被打破是风险市场定价机制发挥效能和市场化违约机制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应建立健全市场化违约机制,让债券发行人、承销人以及投资者都承担相应的市场化收益及潜在的市场化违约风险。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任泽平建议,未来应在政策维稳、加强监管的同时,推动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产能出清、去杠杆、债务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混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资本市场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