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智能制造带来底气
青岛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里难见人影,一台台无人搬运叉车携带着一卷卷原料自如地穿行,密炼、压出、成型、硫化……在厂房的另一头,自动分拣系统则将成品轮胎分门别类地送去监测,再由机械手按照规格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起。将繁杂的生产工序串联在一起的,是原料上的RFID电子标签和轮胎上的条码,数据就是设备和设备之间无声的语言。
森麒麟公司总经理林奕龙表示,这条年产5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线只有273名工人,而传统生产线需要800多人。“工人少了,但生产效率却提高了。相比传统生产线只有60%多的设备利用率,我们可以超过80%。”
在《经济日报》记者对青岛工业企业的走访中,像森麒麟车间这样“高大上”的场面屡见不鲜,这其中既有产能名列国内前茅的大企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在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看来,互联网工业是青岛工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青岛的互联网工业落脚点在智能制造,数据驱动是智能制造的关键,这才能带来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全生命周期创新。”
作为工业产值近17000亿元的工业大市,青岛存量工业的贡献率高达94%,这也让青岛关于互联网工业的实践更具有参考价值。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如何引领传统工业制造方式的变革,又怎样为其注入新的竞争力?
“智造”赋予的加速度
智能制造带来的转型升级“加速度”如何体现?效率和质量总是被最先提及的答案。青特集团是一家大型特种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车桥是企业的拳头产品。青特集团副总裁纪奕春对智能工厂带来的改变记忆犹新:“过去人家说,你们老厂区除了黑灰就是黑灰,连麻雀都是黑的,但现在车间地上一粒沙子都没有,生产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从毛坯上线到部件下线,过去需要23个人分工协作的工作,现在只要2个人就能完成,劳动生产率从以前的每人每年21.52万元提高到40万元。”
专门生产曲轴的青岛德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13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摩托车曲轴智能化生产线。
这个年产值2亿元的公司,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技改。“传统工艺靠人工,不合格率有2%,但现在只有百万分之五。要成为国际一流的零件加工企业,不走智能化的路不行。我们今年在建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明年还要建一条。”德胜公司董事长助理崔京章表示。
这些巨大的提升,让被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线“武装”起来的传统企业敲开了国际一流企业的大门,也让他们在国际竞争中更有“心气”。青特和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同。德胜机械则拿到宝马摩托的一份“大单”,从明年开始,每个月向宝马供货5000只曲轴。
但除了这些清清楚楚的数字,智能制造更赋予工业企业柔性生产、个性定制、协同制造的能力。林奕龙告诉记者,“通过生产过程模型化,自动采集设备、物料、模具等排产要素信息,人工经验排产被系统智能排产所取代。只要几分钟,排产引擎就能完成每个车间甚至每台设备的每天每班的排产计划。现在他们每个月能生产150个规格,每个规格里还有不同的速度级别”。
在红领集团,一条流水线上排队待检的成品西装每件的大小、面料和式样都不一样,3000人的工厂每天可以生产不重样的定制西装1200套。2014年,红领集团生产个性化定制服装14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3.9亿元。
项阳青将这种能力,描述为智能制造的“终极目标”:用规模成本解决个性产品需求,用服务业的思路来解决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
数据驱动的“新闭环”
智能制造带来的转型升级“加速度”又究竟从何而来?项阳青坦言,青岛作为全国首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1.2,高于全省平均20个点。但智能制造并不等同于生产线的自动化,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数据的流动,只有把产品变成数据,才能实现网络协同的新闭环。
这种“闭环”既带来了生产模式的创新,也让产业链上下游开始探索新的协同机制,让企业更“聪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江家表示,智能制造说到底就是实现工艺流、物流和数据流的“三流合一”。拿轮胎制造来说,原材料的性能参数可以指导制定个性化的炼胶配方,根据终炼胶的性能参数可以自动调整调节压延挤出的工艺。通过打通数据流,可以实现上下工序的智能互动,不再需要人工干预,不但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大大提高产品品质。
崔京章则告诉记者,德胜和东北大学的自动化控制国家实验室正在合作研究机械加工企业的数据利用。“我们和多家主机厂在发动机设计初期,就通过网络交流进行协同开发,大客户通过网络采购下订单。我们和40多家制造合作伙伴目前都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数据通过互联网监控上下游的生产状况,甚至各自设备在现场的工作情况。”
这种“闭环”更呼应了消费者个性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新趋势,数据成为连接消费者和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让企业更“热心”。郑江家表示,软控已经开发出轮胎用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这是轮胎的电子“身份证”。软控正在开发的TPMS系统,不但能监控轮胎的行驶里程,更能监控胎温和胎压,大大提高行车安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海尔空调制造总监李喜武表示,通过个性化定制,海尔将自己能生产的空调型号从50个提升到2240个,底气正来自于数据打通的“生态圈”。“个性化定制的基础是模块化生产,但有些模块由供应商制造,这就要求前端的数据在整个供应链上打通。在消费者方面,海尔中国区目前有1.2亿个用户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我们生产预测过去只能到型号,现在则可以直接预测哪个模块用户选择的多。为了吃透用户的心理,我们甚至还引入了包括来自电商平台、迪斯尼和土巴兔装修平台的外部数据。”
在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看来,青岛一方面,要立足存量调强,以发展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要着眼增量调优,以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