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济铁路建成后 郑州将再添一座过河通道

28.02.2019  08:12

东北望 跨黄河

天堑通途 豫鲁携手再起航

作为河南“米”字高铁的最后一笔,郑济铁路建成后,郑州将再添一座过河通道

郑济铁路施工现场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陈诗昂

与郑州到太原的高铁一样,坐高铁到济南也需要绕道。

作为河南“米”字形高铁的最后一笔,郑济铁路通车后,两座城市的距离将被拉得更近。同时,郑州也将再添一座过河通道。

首次

40米预制箱梁

郑济铁路率先应用

在原阳县官厂乡冯厂村,郑济铁路六标已经架出21孔箱梁。

由于温度和前方桥墩建设进度问题,这儿的架梁工程暂停了。可以看到,巨大的蓝色架桥机已经撤回制梁场范围内,预计3月下旬才会重新向前架梁。

如果不是施工方介绍,谁也不会知道郑济铁路在全国高铁工程中,是最先应用40米预制箱梁的。

现场,施工方中铁二局郑济铁路项目部总工赵平介绍,此前高铁预制架设常用箱梁只有24米、32米两种规格,使用40米预制架设箱梁,不仅是黄河滩区对桥梁跨度的特殊要求,也是铁路总公司对高铁建造技术的战略发展,同时从经济比选上,40米箱梁是优于传统32米箱梁的。

相比32米箱梁,40米箱梁跨度拉长的同时,高度、体积、重量及预应力等都有明显增强,这些也增加了箱梁预制、搬提运架的难度。

“为了减轻梁体自重,40米箱梁腹板更薄,算下来每延米比32米的还轻。”中铁二局郑济铁路项目部三分部质量总监陈建军说,把预应力加大的同时减薄箱梁厚度,对施工工艺精度要求特别高,稍有偏差就容易出问题。

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中铁二局针对40米箱梁的新结构特点和高标准要求,从平台开发、硬件支撑和管理配套等方面着力,应用多项新技术。同时,通过提高箱梁预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尽可能降低人工干预的影响,来提高预制精度和生产效率。

特别在箱梁架设中,中铁二局还联系科研单位,研发投入配套40米箱梁的专用搬提运架设备,仅这4套设备就花费约1亿元。

结构

郑济铁路黄河桥比郑新黄河桥更宽

在采访途中,河南商报记者正好途经郑新黄河桥。到了郑济铁路施工现场,可以看到郑济铁路黄河桥几乎是前者的翻版。

中铁二局负责施工郑济铁路六标长度为7.8公里,主要为大桥公铁合建段北岸引桥部分,包括正线、市域铁路和快速公路3部分。大桥为上下两层结构,下层是4线铁路(两线为郑济铁路,两线为预留市域铁路),上层是双向6车道快速路。

根据设计,郑济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市域铁路设计时速为160公里,上层的城市快速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赵平办公室内挂着标段工程形象进度图,上面标注出所有桩基、墩身和桥梁的推进进度。虽不是等比例图,但能明显看到,即使是引桥部分,桥梁桩基都不算短。“平均桩长65米,最长接近100米,如果不是两层结构,要不了那么长。”他说。

现场,赵平介绍,目前已经架出的箱梁,属于高铁部分,东侧的市域铁路箱梁还未开始架设。由于是4线铁路,相比郑新黄河桥的两线铁路,郑济铁路黄河桥更宽一些,上层公路宽度达到32.5米。

进度

今年年底前,将完成铁路箱梁架设

40米箱梁主要用在赵平所在的标段。根据计算,他们一共需要使用铁路344孔40米箱梁(高铁梁和市域梁各172孔),9孔32米箱梁,1750孔公路箱梁。

赵平介绍,截至目前,项目桩基接近全部完成,承台完成超过一半,墩身完成约40%,预制箱梁106孔,完成架设21孔。从产值看,已完成部分占总造价的近一半。

“目前主要在做承台、墩身,计划今年年底完成铁路箱梁架设,上层公路桥墩完成一半,2020年开始架设公路箱梁。”赵平介绍,由于结构设计和工序衔接问题,相比其他单层线路,他们只能下层施工结束再做上层,所以工期上显得更为紧张。

据介绍,去年9月份,郑济铁路六标便开始架梁。一般来说,高铁项目墩身完成得差不多才开始架梁。而从现场有条件就架梁的情况看,郑济铁路工期确实比较紧张。

提升

喷淋设备可以通过监测空气温度,自动控制洒水次数和时间

“比如信息化管控,以往项目也有,但郑济铁路绝对是最齐备的,提升最多。”赵平参与的上一个高铁项目在广西,谈及与之前项目的差别时,他感慨地说。

赵平介绍,借助信息化管控系统,透过手机上的应用,就能一目了然地掌握现场施工情况,提高对现场的把控。

“特别是信息化平台的预警、报警功能,虽然各单位都在搞,但这边运用是最完备的。”赵平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比如混凝土质量控制,前些年虽然生产数据也上传到铁总的管理平台上,但现在数据上传更全面、更自动化,可以说生产监控无死角,没有一点可造假的。

为了提高生产质量控制,项目上还大量投入数字化控制手段,“是引用最多的项目”。比如,钢筋加工只需要将图纸导入,工人只需要等着搬成品。

这样一来,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生产效率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赵平介绍,比如以前10多人一天才能生产一个钢筋笼,现在一套设备下来三四个人一天生产两个没问题,“机械化程度提高后,质量也很好控制,进度要快得多。”

在中铁二局郑济铁路项目原阳制梁场,陈建军指着箱梁之间的喷淋设备说,这也是一个创新之处。他介绍,这套自动养护设备,可以通过监测空气温度,自动控制洒水次数和时间,而在以前只能设置喷淋时间。

在采访中,陈建军还提到为40米箱梁特制的架梁机,“车辆安装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系统。”在整个采访中,赵平和陈建军多次提到项目上为提升自动化和机械化所做的努力。

在赵平看来,这些投入虽然增加了项目的成本,但换来的是质量的更有效控制、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