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欧班列每周两班常态化 货源扩至美日韩

21.07.2014  12:34
郑欧班列已开始“练手”运载整车

  上周五,郑欧班列开行一周年纪念日当天,今年第29班班列再次踏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之旅。短短一年,国内欧洲班 列中的后起之秀,已经迅速成长为队列中的“大块头”,郑欧班列都经历了什么?什么使其成为河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让我们来听听郑欧班列成长见证 者们透露的“秘诀”。

  □东方今报记者  刘长征/文  沈翔/图

  【频率】

  从每月一班到每周两班

  7月18日早上,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外勤员王君又一次目送郑欧班列远去。这一年,他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郑欧班列班次越来越多。

  运营伊始,郑欧班列仅仅是每月一班;3个月后,增加到每周一班;半年后,开始每周两班。今年5月,每周两班实现常态化。

  其实在运行7个月后,郑欧班列就一改最初“有去无回”的局面,成为中欧物流通道上首列开放式返程货列,从欧洲拉回的高档饮品、高铁钢材、汽车配件等货物,在郑州分拨至省内外各地。

  【货源】

  从省内扩展到美日韩

  去 年7月18日,看着首班郑欧班列驶离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河南世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英伟心潮澎湃。首列班列的41节集装箱中,有24节的货物是 该公司组织的。他接受东方今报记者专访时曾说,郑欧班列的开通,对货代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如今,他更加欣喜:“省外货源的比重越来越多,这 说明郑欧班列的辐射力上去了”。

  统计显示,首班郑欧班列货源70%分布于河南省内,随着班列开 行频次增加,省外货源占比已达到70%~80%,来自天津、安徽、四川、上海等超过全国半数的省市成了稳定的基础货源地。今年第24班次中,班列集货范围 首次覆盖至韩国。最新的班次上,首次装载了美国微软的电子产品。

  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郑欧班列揽货能力以“全面”覆盖国内1500公里核心区7.9亿人口,辐射到2000公里12.3亿人口的货源地域,带动日韩等亚太国家的货源区域。

  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副总经理郑斌表示,郑欧班列货源早已告别了单一、零散的特点,现在国内保税区、日韩等国家过境货物成为其货源新的增长点。

  【货品】

  从窗帘布到机器人配件

  林英伟记得,首班郑欧班列的货物中,河南风神轮胎、平煤神马集团生产的工业丝、登封生产的磨料磨具是主打,还有一批男鞋、女鞋来自江苏、浙江和山东。

  现在,高附加值货品不断增多,最新一班班列上,46节集装箱货物来自20多个省市,包括高档棉纺品、服装鞋帽、机电仪表、工业模具、LED灯及工业智能机器人配件等,通过郑欧班列分拨到欧洲14个国家36个城市。

  今年7月11日,郑欧班列开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测试工作,首次承载“河南造”海马汽车出口比利时。在最新一班班列上,还有两辆来自北京的华泰汽车要运往莫斯科,参加8月举行的2014莫斯科国际汽车沙龙。

  郑州国际陆港公司总经理赵文明表示,郑欧班列正在整车运载方面“练手”,为郑欧班列成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运载工具积累经验,吸引更多汽车品牌商的运载业务。

  【通关】

  从单口岸出境到双口岸

  与空运、海运相比,郑欧班列在时间和费用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统计显示,从郑州到欧洲,郑欧班列运行时间15天,比海运节约25天左右;重货物流成本比空运节约资金80%,轻货节约20%左右。

  很显然,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优势,是郑欧班列“后来居上”的秘诀之一。

  赵文明说,现在郑欧班列过境,除了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外,还可以稳定地从二连浩特关口通关,接下来,还将打通经满洲里至欧洲的通道,实现从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三个口岸出境到欧洲。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