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郑州农贸市场“高大上” 年前有20个要亮相
农贸市场干净整洁,蔬菜摆放整齐
报社讯 干净整洁、超市化运作,还配备有新风系统、智能管理系统、肉菜追溯体系……经过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究竟带给我们哪些不同的体验呢,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已经完成提升改造的农贸市场,发现许多市场不仅仅是环境“高大上”了起来,购买体验等也比老市场好了不少。
郑报融媒记者 肖雅文 文/图
环境好了,配置全了 买完菜聊会天再走
在工人路农贸市场里,记者看到许多周边市民,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拿着菜篮,坐在市场里的公共休息区域里乘凉聊天,“现在市场里都装了空调,环境也好了,好多邻居买完菜坐在这里聊天休息,平时出来遛弯也会进到市场里乘凉休息。”市场管理员说。家住工人路淮河路的王先生拎着一袋子菜慢悠悠地往回走,“一块六买了两斤洋葱,价格跟原来比差不多”。他说,最大的改变是环境,原来的老菜场“地上全是烂菜叶,下雨天脚都踏不进,现在好得多了。”
在公共休息区的旁边,一块特殊的区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里悬挂着《郑州市农贸市场管理制度》《消费维权服务站制度职责》以及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信息联系方式等等,而最最显眼的要数放在服务台上的公平秤了,投诉台就设在秤的旁边,一旦消费者在公平秤上复称后存在异议,即可进行投诉,市场管理人员将会按照规定对商户进行处罚。
不仅能快捷支付 扫一扫还能产品追溯
在郑东新区的体育公园便民服务中心里,刘先生正在选购活虾。“这个农贸市场,基本和超市没什么区别,蔬菜种类全还干净整洁。”刘先生说。
在经开区的东盛四大街农贸市场里,支付宝快捷支付每个商户都在用。“称重核算总金额后,电子秤会提示商户选择收款模式,消费者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完成支付了。”该市场负责人王贵强说,不仅如此,完成支付后电子秤会打印出一张附带二维码的小票,消费者可以通过扫一扫,来进一步地对购买农产品进行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的安心。
小小一杆秤联通农贸市场大数据
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个摊位上的每种菜多少价钱抬头即可见,结算更加方便;对于摊主,有一本详细的小台账,当天卖了多少菜,赚了多少钱,每一笔生意都清清楚楚;而对于农贸市场管理经营者来说,市场内的商户买了多少菜,卖了多少菜,后台通过电子秤传来的数据都可以知晓。
“今天哪个菜卖得不好,通过将每个商户的电子秤联网,监控每天的蔬菜销量,在通过后台系统的测算,来安排商户进多少菜。”王贵强介绍到,当他们监控出难销的商品后,能够及时地做出应对,从而减少商户们的损失。“以前市场上的铺位空铺率能达到五分之二,现在,不仅铺位都满了,甚至还出现了排队等铺的情况。这证明商户们的意识也在提高,规范智能化的管理也为他们省去了许多麻烦。”
电子秤只是农贸市场走向智慧化的一部分,如何围绕“市场环境,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支付快捷”这五大智慧农贸市场的核心建设标准,建立一套全新的智慧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提高市场管理效率,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的核心。
多项政策补贴并行 保障农贸市场提质不提价
环境好了,服务好了,监管体制逐渐健全了,老百姓们在高兴的同时夜不眠发出疑问:“各项费用增加了,那菜价是不是要涨了?”以尖椒为例,位于体育公园便民服务中心的哈临农贸市场内的价格在每斤2.5元左右,而同时期郑州市平均价格则在每斤3.5元。“价格现在更加透明了,市场上的商户价格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严格按照标价来。”在哈临农贸市场蔬菜区的商户翟女士告诉记者。
据郑州市场发展局副局长房广明介绍,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推进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于农贸市场建设及提升改造的保障措施,大大降低了农贸市场经营者及商户的改造成本,同时也保障了市区农贸市场“菜篮子”价格的稳定。
2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 年底前开业
为让老百姓菜篮子拎得更舒心,市政府已将农贸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从启动编制规划到设立专项资金,从制定相关规范到升级改造农贸市场,不断夯实基础,扎实推进。一场以政府为主导、政策为保障、商户为依托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程在全市铺开。截至8月20日,集贸市场治理已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对市场内外环境和基础配备方面进行了重点治理。
今年初,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十大实事”中提出,要在全市新建(改建)公益性标准化农贸市场20个。“这20个农贸市场将按照最高标准进行建设或改建,预计将在今年底前正式开业。”郑州市场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有12家农贸市场确定选址,部分新建农贸市场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记者从郑州市场发展局了解到,未来3~5年,郑州城区农贸市场数量达到240家,将逐步打造完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