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 | 村里有个小伙儿叫“小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珂 张华军 肖遥
“贷款信用等级俺不清楚,小丁都操着心!”
“俺只管养菌,手续都是小丁给办的!”
……
7月10日,卢氏县双龙湾镇石家村,正搞“志智双扶”积分兑换大会。喧嚣的锣鼓声中,记者扯着嗓子,询问别着大红花的乡亲们的“获奖感悟”,大家三句话不离“小丁”。
记者不禁好奇——“小丁”是谁?
俩“官帽”
“就是他啊!”老支书张海峰会心一笑,望向一旁的村干部袁江伟。“小丁”不姓丁?
“我父亲是乡村教师,我在家里是老小,大家都开玩笑,‘园丁’家的小子,当然要叫‘小丁’。”30岁出头、早已长得虎背熊腰的袁江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小丁在村干部里年纪最小,但有俩‘官帽子’。”老支书半开玩笑地介绍,“他既是俺村的扶贫专干,又是金融专干。”
小丁的“官帽子”是毛遂自荐得来的。中专毕业的小丁南下打工,2016年回来后想给村里做点事,就找到了村委会。干了快3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海峰眼一瞪:“就你还想当干部?”
调侃归调侃,脱贫攻坚任务重,村“两委”正需要用人,老支书给小丁派的第一个活儿是转移就业联络员。“这是个辛苦差事,俺村‘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几十里山路,不是年轻人还真跑不过来!”
老支书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天工作的模样,小伙子不知从哪里翻出来个皱巴巴的记事本,老款手机屏幕也摔了一条裂纹。都知道年轻人好面子,有钱没钱先要买台好手机。老支书觉得,这孩儿靠谱。
为了干好活儿,小丁主动建了3个微信群。在“石家村务工就业保障群”,他发布招工企业信息,分享补贴政策。在“金融贷款群”,他一头对接县农商行,一头传递贷款贴息政策给农户。在“休闲娱乐群”,他和乡亲们拉家常,谁家说点啥事,他都用心帮忙操持。
小丁头上的“帽子”越戴越多,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一口账
虽然看上去有点腼腆,但谈起扶贫那些事儿,小丁讲政策条理清晰,说数字一串串往外冒——
“俺村总共10组246户823人,易地扶贫搬迁67户277人,现在还剩12户24人没脱贫。”
“俺村产业主要是种连翘、丹参和天麻,一年下来每户平均增收3000元,去年村里给大家发产业扶持奖就发了近13万元。”
“俺村搞金融扶贫,对所有贫困户都进行了信息采集,授信A级以上的共227户,现在利用的小额贴息贷款就有295万元。”
……
给扶持就业的贫困户发多少奖励,外出务工怎么发补贴;贫困户中谁家孩子在镇小学住宿,不住宿的发多少补贴;谁家建大棚,贷款多少钱,现在啥营收……小丁的扶贫“一口账”就像倒了“核桃车子”,账也清楚,理也公道。
“多亏了小丁他们,俺才能享到国家政策的福。”在石家村一个偏僻的山坳里,57岁的雷王成坐在自家小院里忆苦思甜。8年前的一场脑梗,让他不仅手脚不利索了,更直接跌入了贫困行列。
为了帮他寻出路,小丁带着县农商行的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三番五次才让他打消顾虑,办了贴息贷款3万元,还专门帮他修了门口的斜坡路。
“俺现在养了7头牛,种了20多亩中药,孩子在外面打工。一年卖俩牛犊就挣1万多块,再加上村里各种补助,一年少说也收入3万多块钱。”雷王成笑着给记者算账,“俺家啊,早就脱贫奔小康了。”
“老雷叔,您老就好好享受吧!”小丁打趣道。
操心事
在石家村,一户人家挂着的匾额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上面写着“贵在自立”。
“扶贫先扶志,这家人早就脱贫致富了!”小丁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谁都想脱贫,但有些人就是不开窍。”
石家村贫困发生率目前还没达标,是全县仅有的两个没有脱贫的深度贫困村之一。
“其实,他们只要愿意下山,就能脱贫。”聊起这些贫困户,小丁有些无奈,“像俺村石碑沟有一家10口人,俩儿子娶的媳妇都有点智障,生活压力很大。搬迁社区安排了2套住房,县领导去他家动员好几回,他们就是不愿意搬下来。”
小丁没有放弃,他谋划着等这家的孙子上了学,再鼓励他们搬下来,到时候养养猪、种种菌,准能脱贫。
“年轻人想法多、干劲足,就是性子急了点。”老支书笑着给小丁打气,“俺村的事儿县里镇里领导都挂牵着,想了很多办法,肯定能一块儿按时脱贫。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青山绿树野花,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山坳里的石家村静美得仿佛一幅画。小丁的身影穿梭其间,平添了几许生动。
采访手记
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中,广大基层干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是纽带,将国家政策与群众生活具体衔接起来;他们是终端,层层责任、环环要点,最终都要依靠终端的落实。他们是脱贫攻坚庞大系统工程运转的“螺丝钉”——单独个体,有时显得不那么起眼,时常被聚光灯所忽视,但他们默默无闻、恪尽职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石家村虽然尚未完全脱贫,但我们相信,有兢兢业业的基层干部的付出努力,特别是有“小丁”这样的青年基层干部传承接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一定能按时实现。
乡村名片
石家村位于卢氏县双龙湾镇西南部,山多沟深、土地瘠薄,800多名村民散居在秦巴山区深处的沟沟壑壑里。该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0%以上,属于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金融扶贫、搬迁扶贫、中药材产业扶贫等方式,带动大多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目前贫困发生率为2.91%。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