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财政厅狠抓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建章立制夯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相继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围绕分类处置现有存量资金、严格控制新增存量资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工作保障等方面,对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提出明确要求,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
二是狠抓执行控新增。首先,加快存量资金支出进度。对已交回同级财政的存量资金,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尽快抓紧提出统筹使用方案,及时用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等方面支出,务必于11月底前形成实际支出,避免资金形成“再次沉淀”,充分发挥财政存量资金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助推作用。其次,狠抓当年预算执行管理,有效控制新增结余结转。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支出进度,对各级财政年初预算确定的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进行量化分解:一季度内必须拨付到20%以上、二季度内必须拨付到60%以上、三季度内必须拨付到80%以上、10月底前必须拨付到90%以上,11月底前必须全部拨付完毕。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快项目审核和资金支付,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资金滞留,防止年终形成新的财政存量资金。
三是建立考核重约束。将各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纳入省对下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考评范围,把考评结果作为分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的重要依据。并要求到2015年10月底,各州(市)财政存量资金余额占2014年底财政存量资金的比重不得高于20%,高出20%的州(市),适当扣减该地区下一年度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总额。通过建立以减少存量为导向的考评体系,督促各地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消化和压减存量资金规模,有效控制结余结转资金。
四是加强督导促落实。开展专项检查,对全省16个州(市、区)和15个县(市)财政局,以及选取的97个部门进行了专项检查,实现对各地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检查的全覆盖,并依据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和整改,进一步加大清理盘活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大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力度,建立政府督查、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动机制,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紧急通知》,进一步组织全省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自查自纠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梳理本地区本部门财政存量资金,督促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消化和压减存量资金规模,有效控制结余结转资金。
五是着眼长远建机制。从完善预算编制、改进专项资金分配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压缩存量资金存在的规模。首先,完善预算编制与结余结转资金有机结合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将结余结转资金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结余结转规模大的项目相应抵顶下一年度预算,对容易形成结转的跨年度工程建设类项目,通过分年安排资金措施,合理确定当年预算,从预算源头避免形成结转。其次,完善项目库管理,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完善项目储备,夯实预算编制基础,从源头上解决预算编制不细、执行不快、资金沉淀的问题;第三,改进转移支付分配方式。改变过去层层报项目、按项目分资金的传统做法,大力推行因素法分配,加快了资金分配下达进度,为基层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在一些领域存在的“钱等项目”、“敞口花钱”、“撒胡椒面”等问题。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省有效遏制了结余结转规模增加的势头,将财力集中投向关系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提升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
一是存量资金规模明显压减。截至9月底,全省财政存量资金为501.9亿元,较2014年末存量1426.2亿元减少924.3亿元,下降64.8%,存量资金规模明显下降。
二是增强了财政统筹调控能力。省级共清理收回可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27.9亿元,资金收回后,按照清理盘活政策存量资金政策规定及时进行了安排,统筹用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建立确定目标,到期收回的当年预算执行考核机制,有力地督促了各部门落实主体责任。
三是加快了部门预算支出进度。进一步增强了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对支出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部门认真分析支出进度缓慢的原因,查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措施和办法,及早形成有效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形成新的存量资金。1至9月,全省财政支出进度达71.7%,支出进度创200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