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此为主题,首都经济学家论坛4月11日在河南大学召开了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和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丙涛主持。
张宝明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河南大学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他表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自1927年建立经济系以来,已发展成为学科实力强,科研水平高,国际化步伐持续加快的研究型学院。经济学院一直致力于中原经济区发展,为实现郑汴一体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与肯定。他最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论坛执行主席、中共中央党校王天义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明显出现的新常态特征、我们面临着发展的新任务。在环境、资源双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已经由数量规模扩张向最求效益质量转变。发展的动力从投资、出口向13.6亿人的最终消费转变,我们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有更大的作为。
论坛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教授介绍了他在马克思宏观经济数理模型的系统构建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强调经济研究要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为现实经济提供指导。市场经济是需求约束型经济,社会总需求决定着社会经济运行,而核心是消费需求,这就要求从劳动者工资决定出发。他还介绍了社会投资需求模型,并阐述了投资需求的倍加效应以及消费需求对投资需求的传递效应,提出了模型中的传递效应系数,表明了消费需求对投资需求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马克思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钱津研究员在题为“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会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突破要体现在七个方面:要对常态社会与常态经济进行深入研究、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发展性研究、要对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做出明确区分、要对虚拟经济经济理论作出开拓性探讨、要对虚拟性货币理论给予全面系统认识、要对宏观调控研究作出创新的思想推进、要对经济学研究的最基础范畴科学确定。
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中国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范畴”,“经济学概念与方法论问题探讨”,“新常态下意向经济探究”,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我校经济学李恒教授,郭兴方教授及万宗凤教授分别主持了各个分会场的讨论。
当日下午,研讨会在我校金明校区中州国际酒店落下帷幕。闭幕式由论坛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邰丽华主持。论坛副主席、北京大学孙蚌珠教授致闭幕辞,她对与会人员和大会会务组表示感谢,鼓励在座各位研究马克思经济学就要有学术自信、学科自信、学院自信以及学生自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旭宣布,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将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学院主办,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与会人员发出诚挚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