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县“握手”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升级版”“中国粮仓”绿色增产攻关启动
3月30日,正阳县慎水乡八里桥村农民在麦田里进行“一喷三防”。(王化远 摄)
“四化”之外提出“绿色化”,“中国粮仓”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产稳产?3月27日,“河南省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30个参与项目的粮食大县将在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现亩产吨粮和质量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中探索可复制、易实施的经验。
作为“中国粮仓”,我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在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种粮比较效益不高等诸多压力下,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顺时应势,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农、科、技协同推广农业科技的新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省农开办主任庞学孟说,项目实施4年来,辐射带动6000多万亩均衡增产,八季作物累计增产粮食46.67亿公斤,总增效97.66亿元。
按照产业“绿色化”要求,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该项目今年将通过“一方两区”建设新途径,着重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所谓绿色增产,就是要把绿色理念贯穿于科技支撑项目增产模式攻关的全过程。”庞学孟表示,在技术路径上,推广高产、高效、多抗的新品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推进耕地的质量建设,大力推广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的技术。
据介绍,为加快攻关步伐,今年的项目将开展“一方两区”建设,即在万亩方因地制宜,以解决当地农业产品质量限制因子为目标,综合提升土壤有机质、节水灌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在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区,以产量、品质协同提高为目标,节本增效并重为特征,集成优良品种与综合配套成熟技术示范与应用;在单一技术示范区体现先进性、前瞻性,为新形势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提供技术储备。
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农民职业化。项目还将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打造一批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表示,对现有成熟技术进行集成组装,打技术增产“组合拳”,代表了未来粮食持续稳产增产的方向。
当天,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分别与滑县、浚县、武陟3个高产县,通许、封丘等24个中高产县,罗山、泌阳、兰考等3个中低产县签订了项目合同,将在这30个县继续组织实施建设30个万亩示范方,同时继续做好核心示范区的科技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促进全省小麦、玉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其中,高产县、中高产县和中低产县全年目标产量分别为1300公斤/亩、1200公斤/亩、1000公斤/亩。
据悉,该项目今年将获得2400万元的专项财政资金支持。